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渣油馏分的黏温规律,在60~120℃范围内,考察了温度对窄馏分黏度的影响,窄馏分由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通过超临界萃取分馏制得。结果表明:①随着馏分的分子量增大,其黏度快速增大;②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馏分的黏度下降速度比轻馏分快;③Arrhenius方程能描述窄馏分的黏温关系,流动活化能为61.06~98.42 kJ/mol,活化能随分子量增大而呈现上升趋势;④Andrade、Vogel和Walther黏温经验式佐证了Arrhenius模型的正确性。本研究对渣油的黏温规律和模型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传波  邓建梅 《广州化工》2013,(17):226-227
在多组分气体反应实验或者吸附实验中经常需要自行配制混合气源。配制低压气体的方法很多,但是配制高压混合气的介绍非常少。针对一些条件有限的实验室需要混合气用量较大或压力较高的情况,本文分别介绍了配制高压混合气的两种实用方法的流程,操作,原理、步骤和算法,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实验用液相流动法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压力下氨合成体系中氮、氢、氨三组分气体在正庚烷中的溶解度.根据正庚烷超临界流体中氨合成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溶解度测定的温度,压力范围.温度313.15~353.15K,压力分别为:氮气1~6 MPa,氢气3~9MPa,氨气1~1.5MPa.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正庚烷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氨>氮>氢.测定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用来确定超临界氨合成反应的出口工艺条件,实验得到的结论对超临界氨合成新工艺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Rh—Mn—Li/SiO2催化剂的升温还原过程,结果显示:催化剂在整个还原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表面自由水和组分结晶水的脱除,然后是催化剂中硝酸盐组分的分解和氧化物的还原过程。水的脱除主要发生在50~110℃;而氧化物的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170℃以后,且在190~330℃温度范围内时还原速度最快,还原反应的主要产物是可分解的或气态的氮化物。实验结果还显示整个还原过程在350℃稳定还原70 min后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5.
结合R-K方程推导出偏摩尔体积计算公式,计算了超临界氨合成体系的组分偏摩尔体积,以期进一步了解各组分的相行为,为探索超临界相氨合成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计算的条件为:H2/N2=3,合成气中NH3浓度为2%~15%,超临界体系中介质浓度为20%~50%,温度为243~699 K,压力为0.1~187 MPa.结果表明:在合成气中加入合适的超临界介质并控制反应条件,体系可以达到超临界状态;在常温下或介质的临界温度附近或工业氨合成温度范围内,在各自相应的总压和组成条件下,使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对超临界氨合成才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以明日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明日叶中查尔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对查尔酮的含量影响最大的是料液比,超声时间对明日叶中查尔酮含量的影响最低,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对查尔酮含量影响不大。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为30 min,此时查尔酮得率为22.765 mg/g。  相似文献   
7.
邓建梅  余传波 《广州化工》2012,40(23):85-86
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黄花棘豆水提取物对燕麦植株体内(12~60 h)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水提取物处理燕麦幼苗后SOD酶和CAT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POD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精馏塔进料位置和q值物理意义是重要的知识点。理解适宜的进料位置和q值物理意义对学习、理解和掌握精馏知识意义匪浅。本文定性分析了进料适宜位置确定和q值物理意义,以期加深学生对精馏塔进料板位置和q值物理意义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9.
余传波  邓建梅 《广州化工》2014,(12):232-233
通过对目前物理化学教材内容和讲授模式的分析,针对在概念著述和课堂讲授中存在的误区,结合物理化学家吉布斯的启发式教学典故,本文构建一种"立足客观自然、环环相扣启发"的概念教学模式,以"焓"概念的讲授为例,化抽象为直观,收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模式对当前物理化学的概念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外《物理化学》教材的审析比较,归纳出体系框架和章节框架的演变趋势。总体的"板块式"框架有助于学生把握学科体系,"先热力学"有利于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先量子力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化学现象的驱动机理,章内的"知识地图"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