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凌元 《电子测试》2002,(1):118-120
电学测量需要有激励源和测试器,激励源对被测单元输入信号,测试器测量被测单元的输出信号,典型的成对互补测量仪器有任意波形发生器和数字示波器,扫频跟踪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等。多年来,数字电压表大量采用数字电路,前端的模拟输入变换使用A/D转换器,分辨率在12位以上。同样,数字电压/电流源亦采用D/A转换器,而且分辨率更高。数字电源电压表就是数字电源和数字多用表的结合,非常适合在精密测试系统中要求电压/电流源和数字电表有紧密结合的应用。典型产品是吉时利公司的2400系列电源电  相似文献   
2.
对数运算可用于处理复杂的函数表达式,减少计算量,提升计算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粒子滤波、RBF神经网络、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领域,在FPGA中设计实现高效可靠的对数运算函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Cordic算法基本原理,对基于Cordic算法的对数运算公式进行了数学推导,并根据计算公式设计了适合硬件实现的工程算法流程,最后在FPGA中实现上板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对数运算计算精度可达10-5量级,可以满足大部分实时系统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晗  凌元  江俊斌 《无线电工程》2009,39(11):41-43,64
在分析单脉冲跟踪系统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海上自动校相的重要性,说明了目前几种海上自动校相方案的不足,以及单脉冲跟踪方式与圆锥扫描跟踪方式的优缺点,并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双跟踪方式实现海上自动校相的方案。此方案充分利用了2种跟踪方式的优点,有效克服其缺点,实现了单脉冲跟踪系统海上自动校相,且使2种跟踪系统在硬件上高度共享,馈源网络实现兼容。此外,该方案大量采用现有成熟技术,有效降低技术风险性。  相似文献   
4.
对乙烯中微量乙炔通过半加氢脱除的国内外典型催化剂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而提出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以其独有科技实力,新近研制出由阻燃无机物作芯板的铝复合板-雅保丽固防火板,由于这种防火板具有超群的平坦性及色泽一致性,因此成为高层建筑中最理想的外墙装饰板材。 雅保丽固 防火板的正面采用了以鲁米氟为基底的氟碳树脂涂饰,它的可剥性保护膜有  相似文献   
6.
着陆导航激光多普勒雷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间探测过程中,航天器需要获得探测器与着陆天体精确的相对速度,以确保着陆的安全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可用于着陆导航的全光纤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 连续波(CW)激光多普勒雷达。以窄线宽激光器作为种子源,利用声光调制器对激光进行频率调制,通过平衡相干探测和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可实时获得航天器相对于天体的矢量速度。基于速度模拟发生器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多普勒雷达可获得高于0.05cm/s的测速精度,同时具有速度方向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效应可以用于激光雷达对目标速度的探测,在处理探测信号的频谱时,由于栅栏效应的存在,会导致离散多普勒频谱和真实速度之间的偏差。在雷达测速系统中运用能量重心校正算法来对离散频率进行校正,从而达到提高测速精度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雷达测速系统的探测精度优于厘米每秒量级。  相似文献   
8.
凌元 《红外》2013,34(5):1-7
外差探测激光多普勒雷达由于具有测速精度高和可辨别速度方向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测风、流体测速以及着陆导航等方面。对外差激光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误差来源和系统噪声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信噪比和探测精度的仿真结果。搭建了全光纤外差探测激光多普勒系统。用研制的高精度运动目标模拟器开展了相关测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速度测量精度优于6.7 cm/s,而且与速度大小基本无关,这与仿真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崔桂华  洪光烈  凌元 《红外》2013,34(4):18-23
激光多普勒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由于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等特点,对信号处理单元的要求较高。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具有高速、并行性等优点,可以满足测速雷达的需求。介绍了利用单片FPGA实现激光多普勒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的过程,详细说明了数据的缓存、干扰频率的滤波、2倍降采样、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脉冲累积等步骤的FPGA实现,最后分析了模块的性能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