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常规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镇北地区长4+5段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4+5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两种沉积亚相,共发育6~8条主要水下分流河道。该区砂岩岩性以灰白色、浅灰绿色中-细的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其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及岩屑溶孔次之;孔隙类型以复合型呈现,以发育粒间孔-溶孔为主,其中Ⅱ类孔喉组合为主要类型。该区储层孔隙度均值为11.89%,渗透率均值为1.75×10-3μm2,其属于特低孔、特低渗油藏。长4+5段储层成岩作用以机械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为主,其中I/S比为25%-35%,属于中成岩A期。通过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将对研究区产建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统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岩心、露头、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开展S75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识别出各类层序边界与层序内部的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对准层序进行识别和划分,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于受多期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的影响,卡拉沙依组SQ2和SQ3层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特别是SQ2层序三角洲前缘沉积时期。Csq1层序的垂向上可发育多个冲刷面,主要砂体发育在潮间带的潮道中;Csq2层序低位体系域砂体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分流河道,Csq2层序海侵体系域砂体主要在潮道和砂泥混合坪中发育;Csq3层序砂体主要在潮间带的潮道中发育。从卡拉沙依组3个层序的砂体发育演化来看,T806K~TK842井一带、TK711~TK729井一带及S75~TK736一带是研究区砂体发育较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是潜在的新勘探层系,勘探研究程度极低。在野外露头观测、岩芯观察、测井数据解释和显微薄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古流向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确定古水系分布; 在古地貌和古水系的约束下,基于500余口钻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确定8个亚段的砂体宏观分散体系和沉积相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 早期物源较强,沉积环境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形成了灰色厚层砂岩夹泥岩; 晚期物源较弱,沉积环境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以发育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为特征; 直罗组砂岩储层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孔隙度为0.87%~31.20%(平均值为16.34%),渗透率为(0.13~53.70)×10-3 μm2(平均值为17.83×10-3 μm2),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高于15%; 直罗组沉积初期古地貌既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分布,又制约了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优势部位及后来的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 潜在的油藏勘探目标包括古河道上游高地、中游汇水坡咀和下游河间丘等3种古地貌聚砂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环江油田抗高矿化度水质压裂液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江油田在前期的压裂施工过程中存在压裂液体系抗剪切、携砂性能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储层的有效压裂改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后发现该区压裂配液用水中含有浓度高于正常值数倍的Ca2+、Mg2+等金属离子.其能与胍胶高分子基团作用,导致胍胶不能在水中充分溶胀或溶解,并出现分层和沉淀物。为此,研发出了抑制水质高矿化度、促进胶液溶胀、提高压裂液抗剪切能力的AH—Z螯合助溶剂与AH—W螯合稳定剂,大大减小了高矿化度金属离子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提高了压裂液的抗剪切、携砂性能,从而形成了有效稳定的交联冻胶,保证了压裂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延9段地层普遍发育低阻油藏,该类油藏受制于成藏和成岩条件,具有不同的成因.为探明低阻油藏富集区并进行优质高效开发,必须查明低阻油藏的成因,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低阻油藏测井识别.文中充分利用研究区分析化验、生产动态等资料,从地层水矿化度、束缚水饱和度、矿物成分及钻井液侵入情况等角度,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低阻油藏的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普遍较高,高地层水矿化度是形成低阻油藏的主要因素;泥质体积分数较高、岩性细及孔隙结构复杂,也会导致部分储层出现低阻现象;矿物成分和钻井液侵入对研究区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低阻油藏测井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陇东城壕—南梁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有利的生油区内,是近几年陇东油田重点勘探和评价的区块之一,而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该区块重要的勘探目标层位和产油层位。通过对城壕—南梁地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类型和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城壕—南梁地区长6储层物性、含油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区内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岩具有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好的物性条件,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集层微观孔隙类型复杂、水驱油规律认识薄弱等问题,应用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长8 油藏的微观孔隙类型及水驱油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驱替类型主要为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均匀驱替较少,不同驱替类型水驱油效率不同,均匀驱替效率最高,指状驱替效率最低。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84,与孔隙度相关系数为0.51,储集层非均质性也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镇277井区延安组延10段因套损比例达到30.0%,采油速度仅0.84%,导致储量失控,局部剩余油富集,未动用水驱油规律认识薄弱等问题,应用微观驱替实验、示踪剂、水驱前缘等动态监测资料成果,运用容积法,结合平面孔渗分布,通过矿场实践,对延10油藏的微观孔隙类型及水驱油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10油藏微观上驱替类型主要为网状驱替,其余为指状驱替和均匀驱替,平面上以均匀驱替为主,驱替半径90 m~150 m,在水驱未波及区角井剩余油较富集。  相似文献   
9.
裂缝性潜山油藏属于典型的双重介质油藏,其主要的储渗空间是裂缝系统和基质岩块系统。笔者首先总结分析了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主要地质、开发特征和注气驱油机理,然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M油藏进行了连续注气分析。笔者得出CO2驱油效率比干气驱油效率高、干气的波及范围要大于CO2,但干气突破、气窜的速度比CO2快、更易受气窜的困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