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技术,采用线性缓冲区和带移位双操作寻址的方法, 设计一个性能较好的FIR滤波器.目前所见文献中所述的滤波器,多数为滤波器的模型设计,所得结果只是在CCS5000等实验环境下模拟仿真完成,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介绍的FIR数字滤波器可在TMS320C5402 DSK系统板上实现,验证了仿真和实际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生物医用材料》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改革难点的基础上,借鉴复合式教学体系探讨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综合能力、培育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教学时空复合、教学与科研复合、教学主体复合和多种教学理念复合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运用视频课程、前沿讲座、科研实践、企业/医院观摩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助力《生物医用材料》教改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体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重建是现代医学力求解决的难题。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虽然具有再生和自修复能力,但对于由肿瘤、外伤、骨疾及骨异常生长所造成的骨缺损,在单纯依靠骨的自修复无法愈合的情况下,则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骨修复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生物材料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近年来,在骨修复材料领域,可任意塑形并能够在体液条件下快速自固化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是目前研究较多并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生物活性骨水泥材料。CPC固化后产物的化学成分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相似,晶相结构与骨组织相近,可根据缺损部位任意塑形,操作简便,克服了使用粉料和颗粒料成型困难,力学性能差,易于流失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临床骨缺损修复的要求,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ICPC)以及高性能化复合骨水泥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蚕桑不仅是陶诗中着力描写的景物,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农村纯朴宁静的田园风光,而且还被赋予了文学上的审美意蕴和特定的文化内涵。这种自然、平和、简朴的诗风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环氧衍生物开环法制备壳聚糖季铵盐,通过其与甘油磷酸钠的分子间作用力交联成凝胶,冻干后得多孔支架,用于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应用于骨修复领域;同时引入β-TCP作为物理交联点,在提高支架力学强度的同时,更好地调控支架的溶胀行为,延长rhBMP-2的释放时间,并且在异位诱导成骨的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挤压蒸煮对荞麦粉室温黏度和凝胶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体积排阻色谱测定了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探讨预糊化处理改善荞麦粉凝胶特性的机制;基于面带质地评价方法,优化预糊化荞麦粉在50%荞麦挂面中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荞麦粉经挤压蒸煮后,常温水中可形成凝胶;室温黏度显著增加;在主区温度200℃,水分含量18%,螺杆转速220r/min的条件下,所得预糊化荞麦粉中聚合度(DP)为6~50的支链淀粉分子最多,且此时凝胶强度最大。当预糊化荞麦粉添加量为10%时,面带抗拉能力最佳,黏附能力适中。由此可见,预糊化荞麦粉中特定链长的支链淀粉分子(DP 6~50)与凝胶品质呈正相关;50%荞麦挂面中添加适量预糊化粉可显著改善挂面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材料与宿主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骨修复的过程和质量。由于对材料在体内微环境中的生物学效应、修复过程及作用机理不清楚,导致目前大部分材料的修复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真正的"骨性融合",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弄清材料在骨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发生规律迫在眉睫。综述了骨修复材料在植入体内后产生的免疫调控效应、与体内生长因子的协同效应、以及血管化效应等一些新的生物学效应,指出了材料在体内所处的环境并非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材料参数改变体内微环境,进而影响再生过程;同时,微环境也影响了材料的转归命运。聚焦材料生物学研究,揭示材料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和规律,将是未来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原料颗粒对磷酸钙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颗粒对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以等摩尔的磷酸四钙(tetracalciumphosphate,TECP)和无水磷酸氢钙(dicalciumphosphateanhydrous,DCPA)的混合物为CPC粉末作为研究对象,pH值变化表明,CPC水化控制步骤在于DCPA的溶解,降低DCPA的粒径会国快CPC的水化反应速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本研究从老年群体的视觉特征出发,首先明确了老年群体的照明需求和适老化照明设计标准,接着以法国Huningue老年之家的适老化照明设计为例,总结了优化材料与色温选择、巧妙结合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的两大设计方法,希望能够为适老化照明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六水硝酸镁为前驱体,采用柠檬酸溶胶一凝胶法合成了不同粒径(10~100nm)和结晶度的纳米MgO粉末。研究了柠檬酸的作用机理、不同的工艺条件(水、无水乙醇、柠檬酸的加入量)对溶胶一凝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焙烧温度对粉末晶体粒径、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引入柠檬酸时,凝胶的稳定性较差.氧化镁产物粒径较大且团聚较严重。引入柠檬酸后,并当水:六水硝酸镁:柠檬酸:乙醇=100:9:9:2.1(摩尔比)时可形成稳定的凝胶体系。焙烧温度对制得的MgO粉末的化学成分和晶体形貌基本无影响,但对粉末结晶度和粒径有显著的影响。500℃焙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镁粉末粒径为10nm左右,结晶度低,粒子间有一定的团聚;600℃的粉末粒径为30~60nm,结晶度有所提高,粒子的分散性较好;900℃的粉末粒径为50~100nm,结晶度更高,晶相更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