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首先简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组成,结合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精确制导武器的直接运用和间接影响,并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能源规划是引导城市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结合城市能源规划研究和编制的实际复杂情况,自主设计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能源规划前期研究方法体系,为城市能源规划工作提供实用指导与参考。梳理了规划前期研究的4个阶段,提出能源供需形势情景量化分析的“6步骤”,提出基于约束条件分析、趋势预测分析和专家研判分析的转型潜力“3Y”分析法。最后基于S市的能源发展历史成效与未来形势,使用提出的方法学量化研判S市的能源供需形势,基于情景比较结果提出能源变革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纳米铜粉经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后,按不同的配比与聚丙烯(PP)混合,经螺杆挤压制得纳米铜粉/PP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铜粉在PP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以及PP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纳米铜粉均匀分散在PP中;纳米铜粉/PP复合材料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在低剪切速率下,复合材料熔体的黏度高于纯PP的,随着纳米铜粉的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体系的表观黏度增大,高剪切速率时,纳米铜粉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影响较小;当复合材料体系中纳米铜粉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5%时,其熔体流动性能提高,储能模量小于纯PP的,当纳米铜粉质量分数大于0.5%时,其储能模量提高并高于纯PP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云相似度和证据融合的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首先,考虑到各指标在状态等级边界处的随机性与模糊性问题,采用云模型来建立状态评价的基本框架。其次,为兼顾状态等级划分的严明性和模糊性,采用改进的云熵优化算法确定云模型的熵值。然后,考虑到指标数据本身的不确定性,利用正向云发生器和云合成算法生成各试验项目待识别云和标尺云,并采用模糊贴近度计算二者间的相似度作为证据源的基本概率分配。最后,采用考虑证据可信度和不确定度的冲突证据修正方法修正证据源,并融合不同证据以判断电力变压器的最终状态。经实例验证,相较于传统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处理状态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符合电力变压器的真实情况,对电力设备状态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为了避免在装配中夹持力过大损坏产品或太小产生滑落的问题,采用了光纤传感智能感知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正交光纤光栅阵列的负载感知系统.感知模块采用光纤光栅两两相互垂直的方式排布,获取夹持平面两个正交方向的横向剪切力,从而分析夹持状态.实验中采用两个5.0cm×5.0cm的橡胶块制成负载感知模块,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不同参量...  相似文献   
8.
李莹莹  刘智超 《激光技术》2020,44(5):652-656
为了实时采集在受力条件下复杂面形的应变分布,为复杂面形结构的健康程度评估提供数据支撑,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复杂面形应变分布实时检测系统。系统由光纤激光器、耦合器、解调仪、光纤传感阵列组成,采用与光学扫描检测数据对比的方法,进行了多种不同施力条件下待测件应变分布的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实验中采用4组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待测面上正交排布的形式,针对5.0mm铝板进行了测试,并与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变分布与施力位置、大小、表面结构均有关;实验测得最大波长偏移量为1.324nm,2.547nm和1.643nm,其分别对应的位移偏移量为0.244mm,0.523mm和0.347mm,与激光扫描法标定数据对比,相对均小于10%。该测试数据能够反映面形变化趋势,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区域供热系统的热滞后性,为降低采暖系统能耗并达到按需供热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创建间接连接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系统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以沈阳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该供热系统的温度响应,观察系统的动态特性.结果在时间为15 h时,室外温度从-16.8℃阶跃到-5℃,室内温度达到稳定时间约为4 h,换热器回水温度达到稳定时间约为5.5 h,供水温度达到稳定时间约为6.5 h,供热量超出500 k W.结论区域供热系统存在较大的热滞后性,热源部分不能根据室外温度的改变而及时的改变供热量.这就需要对供热系统及时进行准确的负荷预测,然后利用预测的结果来指导供热系统的调节,实现热源的供热量随时与用户的需热量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按需供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