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准噶尔盆地滴南地区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基质物性差、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下步的油气勘探开发。为此,通过成像测井、声波远探、单井裂缝识别和地震多属性融合等技术综合表征并对裂缝分布进行预测,利用深度学习法建立裂缝解释模型及裂缝密度预测模型,在各组裂缝密度体约束下,采用非条件模拟技术计算各组裂缝的DFN三维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近南北走向、高角度的未充填缝,乌二段比乌一段裂缝更发育;滴南地区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裂缝共发育的4种模式,有效识别了单井裂缝的发育特征;通过输入地震几何属性,研究区平面上北东向走滑断裂派生出的近南北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近北东向和近北西西向,低角度裂缝分布最少。借助测井解释成果、试油和生产指数等动态资料对裂缝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近南北向的裂缝发育带控制了砂砾岩储层的富集高产,同时依据裂缝型油层的发育厚度预测出了下步勘探部署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克92井区石炭系油藏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二方面资料入手,系统阐述了复杂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及其组合类型,定量描述了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几何形态和发育状况;通过缝、洞产状分析和充填程度、含油性评价,认为火山岩主要发育裂缝单一介质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二类储层;提出岩性和距石炭系顶界深度为影响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核磁共振、孔渗和孔喉结构资料,确定了基质有效孔隙下限值,为该类油藏储量评价以及制定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油藏属于双重介质油藏,油藏内部天然裂缝发育,由于储层具有应力敏感性,火山岩油藏产量受地层压力变化影响明显,且储层流体流动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现象,故目前没有适合火山岩油藏特性的产能模型.基于双重介质模型,分区(基质-裂缝区、缝网改造区、部分缝网改造区、人工裂缝区)建立了火山岩油藏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通过Laplace...  相似文献   
4.
车排子油田A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属于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其油气成藏和产能受断裂、岩性、岩相、孔隙和裂缝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成藏规律复杂,产量差异大。以开发产能为主导,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岩性、岩相、基质物性和裂缝等储集层因素和产能的配置关系,明确了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油气生产特征,结果认为在靠近火山口爆发通道的爆发相和溢流相等优势岩相内,发育火山角砾岩和气孔状玄武岩等有利岩性,对应的基质物性好、裂缝发育,高产井分布多、产量高,同时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负异常和电阻率—密度测井曲线具一定叠合面积的电性特征。结合产能主控因素和开发动态产量,在平面上划分出3类储集层有利区,Ⅰ类储集层性能最优。由此,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提出对9口老井进行恢复试油建议,并建议针对C3和C4岩体新部署11口开发评价井。  相似文献   
5.
裂缝是火山岩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因素,裂缝发育有利于储层改造,从而提高油井产能。选用合适的地球物理方法预测裂缝是火山岩油藏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方法,经过NMO道集分析、分方位角道集叠加和偏移、频谱分析、各向异性计算等步骤,利用5组方位角道集数据完成目标区3个油层的火山岩裂缝发育强度和裂缝走向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裂缝发育强度主要为1.10~1.5,强度大于1.25的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裂缝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符合火山机构控制裂缝发育程度的区域地质认识。实践表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预测技术能够定量描述高角度裂缝预测的分布,且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曲率或相干等叠后地震不连续性检测结果。叠前方位各向异性技术突破了主体围绕叠后地震资料定性预测火山岩裂缝的局限,有效地解决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莫北油田莫116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J1s2)构造复杂,油藏认识不清。为合理有效开发该油藏,在精细标定、高密度解释的基础上,针对J1s2对应地震同相轴存在错断、挠曲、产状变化或地层缺失现象,进行小断层解释,同时应用地层倾角扫描、断棱检测、相干体技术分析断层平面展布及组合关系,并结合钻井生产特征,进一步确定控藏断裂将莫116井断块、莫122井断块细分割成7个小的断块,每个断块有各自的油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深水井控中压井节流管线细长,地层侵入气体进入节流管线内会产生气体交换效应,导致节流压力发生变化,增大了深水井控的难度。应用多相流动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实例模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深水压井节流管线内的气体交换效应,得到节流压力的变化规律。模拟发现,深水压井时节流管线内气体体积分数变化大且迅速,气体交换效应明显;节流压力随着循环流量的增大而降低,且变化幅度随着循环流量增大而增大,随着钻井液池增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样钻井液池增量下,钻进、停钻、起钻时对应的节流压力依次升高;深水压井过程中节流压力比陆地井控节流压力变化快;节流管线直径越小,节流压力初始值越低,峰值越高,节流压力变化越大,节流管线内气体交换效应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深水钻井压力控制。   相似文献   
8.
陆梁油田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部分井由于注水不受效等因素导致地层能量下降,地层供液能力差,连续生产产量低,吨油能耗高,井口盘根干磨损坏频繁。对于这些低产低能井,利用动液面连续监测数据判断关井后动液面恢复情况,从而确定关井时长,并利用井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连续计量产量和实时采集功图,根据产量变化和功图诊断结果确定开井时长及关井时机,由此制定出合理的间开制度,可以改善油井供采关系,减少无效生产时间,提高其开发效果,实现节能降耗和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为国内外自动化油田低产低能井方便快捷地确定油井合理间开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储层裂缝识别及预测的常用方法有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技术,主要应用于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对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裂缝研究较少,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以准噶尔盆地红153井区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为例,建立了一套集地质、地震、测井等技术手段于一体的砂质砾岩油藏裂缝定量表征方法。首先通过岩心、薄片等资料分析裂缝成因、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裂缝特征宏观描述,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岩心资料、成像测井及常规测井资料,建立特低渗透砂质砾岩油藏测井裂缝识别模式和解释模型,进行单井裂缝识别和预测;然后通过提取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并结合地震资料、井资料及该区的沉积特征,开展裂缝密度、裂缝方位等规律预测;最后通过岩心、成像测井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裂缝的识别和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红153井区裂缝识别准确率达71.3%,地震叠前裂缝预测结果和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