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9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4G网络发展背景下,对比分析了3G和4G的特点,说明3G和4G的互操作可行性,并结合世界先进运营商的4G发展经验,将3G网络后续发展分为若干阶段,详细阐述每阶段3G网络的定位及网络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净油制备工艺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技术,分离得到辛夷净油中的致香组分,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22种成分,主要包括顺式-β-松油醇、芳樟醇、香叶醇、香茅醇、顺-Z-α-环氧化红没药烯、异金合欢醇、榄香醇、喇叭醇、棕榈酸、顺-9-十八烯酸、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等物质。将辛夷净油致香组分应用于卷烟中,可消除并规避辛夷净油辛凉气息较重、易掩盖烟香的缺点,同时具有丰富和提升烟香、提高香气质、改善吃味、使烟气柔和细腻以及减刺除杂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用桑蚕废弃物蚕沙为碳源,利用ZnCl2和FeCl2作为活化剂,通过一步合成法获得一种Fe掺杂高石墨化多孔生物炭材料Fe/Z-ASE,并测定香精化合物分子苯乙醇和茴香醚在Fe/Z-ASE上的吸附和缓释动力学行为,然后再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苯乙醇、茴香醚与Fe/Z-ASE的作用关系以及苯乙醇、茴香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发现:蚕沙多孔炭Fe/Z-ASE孔隙结构发达,表面石墨化碳含量高,Fe元素分布均匀,其BET比表面积为950.9 m2/g且中孔占60%以上,是一种表面疏水并呈现弱极性的多级孔生物炭材料;在苯乙醇和茴香醚的扩散和控释过程中,茴香醚具有比苯乙醇更高的吸附量(510 mg/g)和扩散动力学常数(1.7×10-2 min-1),而且在不同初始茴香醚吸附量下(150~500 mg/g)其都能获得较好的控释效果。随后通过密度泛函DFT模拟计算可知,茴香醚和苯乙醇都是弱碱,能与Fe/Z-ASE材料上的弱酸性吸附位(Fe-C)产生相互作用,而且由于茴香醚的碱性更弱,所以与Fe/Z-ASE的作用力更强。然后再通过分子动力学分析可知,苯乙醇分子间能产生强氢键作用而茴香醚分子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所以苯乙醇分子在高初始吸附量下不易被脱附,而茴香醚分子在高/低初始吸附量下都能获得较高脱附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去除白兰叶油中的黄樟素进行研究,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洗脱流速为3 mL/min时,选择石油醚、不同比例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液(体积比分别为90︰10、85︰15、80︰20)、乙酸乙酯和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乙...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是使用热解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的空气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称TVOC)。测定方法:一般采取空气样本的办法是采用Tenax树脂来吸附,利用热解吸进样本空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及HP-5毛细管柱分离检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分析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这种方法被称为Tenax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这种测定方法适合环境空气中低浓度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珠江磨刀门水道已成为江门、中山、珠海、澳门等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咸潮上溯对供水安全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收集珠江磨刀门水道9个咸潮监测站点的实测咸度资料,通过咸潮发生概率统计、一定流量控制下咸潮影响和咸潮持续影响时间等3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越靠近口门,咸潮发生的概率越高。在供水保证率满足97%的情况下:上游没有放水压咸时,需把取水口上移至全禄水厂以上,若考虑上游放水压咸,在满足上游不同来水时,取水口布置在全禄水厂附近或稔益水厂附近。根据2011-2012年咸潮影响时间分析,各站连续难补水时间和各站与口门距离成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5G应用发展走深向实、用户发展也将迎来快速的增长,但目前业务仍主要是满足客户eMBB场景需求,逐步提升的ToC客户价值,难以缓解大规模5G网络建设带来巨大的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压力。如何通过现有的业务分析与未来业务的预测,较为准确的把控网络建设进度,提升网络使用效能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一项工作。本项目研究旨在根据区域业务发展、5G终端、套餐用户及4G头部客户行为分析,总结一套5G网络建设覆盖精准分级体系,引导资源按节奏投放、确保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基于用户级数据,结合现有网络情况分析,分类精准识别价值群体,开展精准营销策略、加速5G用户迁转。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4种活性炭对β-苯乙醇吸附能力,筛选SY-1活性炭制备β-苯乙醇-活性炭颗粒,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吸附工艺为:固液比为1∶80,吸附温度为20℃,搅拌时间6h,在此条件下SY-1活性炭对β-苯乙醇的吸附量可达341.06mg/g。将制备的β-苯乙醇-SY-1活性炭颗粒应用于卷烟滤嘴中,具有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和改善余味的作用。进一步的稳定性试验表明,SY-1活性炭颗粒对β-苯乙醇具有稳定保香作用,有效延长其在卷烟的保留时间,从而强化卷烟加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莳萝籽油和莳萝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两种精油的制备,应用GC/MS分析方法对这两种精油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并结合感官评吸判定卷烟应用效果。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从莳萝籽油和莳萝油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9种和17种,其中有13种为共有的成分,其中D-柠檬烯和D-香芹酮相对含量最高;2种精油因化学成分上的差别造成香韵上有所差异。评吸结果表明:2种精油在卷烟中均能起到改善卷烟抽吸品质的效果,但在赋予的香韵调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提出“高挥发性分子协同脱附”策略,即利用高挥发性乙醇分子与低挥发性香料香兰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提升香兰素/乙醇MIL-100(Fe)共吸附体系中香兰素分子在MIL-100(Fe)上的脱附效率,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香兰素与乙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以及MIL-100(Fe)中香兰素和乙醇之间结合能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MIL-100(Fe)对香兰素乙醇溶液中的香兰素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780 mg/g),并且将吸附香兰素后MIL-100(Fe)在60℃干燥预处理后,由于乙醇的协同脱附作用使香兰素在MIL-100(Fe)上的脱附效率显著上升,其脱附峰温为190℃。同时,考察不同香兰素吸附量对MIL-100(Fe)上香兰素脱附率的影响,发现香兰素的脱附率随香兰素吸附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吸附量约606 mg/g条件时达到最大脱附率(59.1%)。最后,采用分子模拟计算方法发现香兰素和乙醇之间存在强氢键作用,导致在乙醇存在的条件下香兰素与MIL-100(Fe)之间的结合能从-103.47 kJ/mol下降到-66.58 kJ/mol,使得香兰素分子更容易从MIL-100(Fe)上脱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