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酵母菌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现场筛选到的6株酵母菌,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对高浓度含油废水进行了连续处理研究。在进水CODCr约12000mg/L,油约3500mg/L,BOD5鄄yeast负荷1.0~2.5kg/(kg·d)情况下,CODCr、油去除率分别达到87.1%~97.3%和92.9~99.8%;并从沉降性角度得出混合酵母菌处理该废水的理想负荷(以单位酵母菌计)为1.0~1.5kg/(kg·d)。  相似文献   
2.
运行温度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比研究了低温[(5±2)℃]和常温[(20±1)℃]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泥特性,低温和常温时的污泥沉降指数(SVI)分别为250mL g和65mL g,污泥比阻分别为2.19×1012cm g和1.42×1012cm g,体积粒度分别为161μm和112μm。低温运行时颗粒密度是影响污泥比阻的主要因素,而常温运行时颗粒大小是影响污泥比阻的主要因素;与常温运行时相比,低温运行时活性污泥所携带的负电荷少而具有更高的亲水性,胞外分泌物含有更多的粘性物质,污泥难于压缩、沉降。  相似文献   
3.
膜技术对污水中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出发,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卫生学安全问题。综述了膜分离方法对细菌与病毒的去除机理,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并对膜分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在污水消毒方面应该注意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8株酵母菌应用于序批式反应器(SBR)直接处理油脂碱炼废水的效果,并探讨了酵母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不投加任何霉菌和细菌抑制剂的32L开放体系中,6d培养出MLSS19g/L、SVI35mL/g的酵母菌;30d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COD9000-23000mg/L、油4500-16000mg/L的进水情况下,系统高效、稳定运行,COD、油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8%-96.9%和99.5%;短期的pH冲击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可逆的:污泥龄对酵母菌的SVI有一定影响;长期氮缺乏会诱发某些酵母菌细胞由单细胞向菌丝形态转化,并影响到酵母菌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5.
孙慧萍  吕文洲 《纺织学报》2019,40(3):118-124
为获得高效的臭氧催化剂,以膨润土作为载体,选择Fe3+、Cu2+、Mn2+、Ni2+、Co2+、Zn2+为活性组分,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并以酸性大红模拟印染废水探讨负载型催化剂在催化氧化体系中对酸性大红的降解速率及动力学特点,最终筛选得到最优活性组分;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获得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双组分催化剂为膨润土负载Zn-Co催化剂;膨润土负载Zn-Co半峰宽小,晶型好;双组分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400 ℃,煅烧时间3 h,组分浓度1.2 mol/L,锌钴的量比1∶1,淀粉质量1.5 g(对应60 g膨润土)。用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时,通入臭氧反应10 min,即可去除 99.92%的酸性大红;且催化剂重复利用4次后,其去除率仍达81.44%。  相似文献   
6.
选取宁波市两个污水处理厂消毒前后出水,以噬菌体MS2作为模式病毒,探讨纳米TiO_2-光催化灭活水中病毒的可行性。试验分别考察了TiO_2浓度、紫外光作用时间对病毒的灭活效果,评价了太阳光代替紫外光对出水中MS2的灭活能力。结果表明,TiO_2-光催化灭活污水处理厂出水MS2的效果因污水处理厂水质而异。低浓度TiO_2的灭活效果不佳,当TiO_2浓度为200mg/L时,紫外光照射6 h,A厂消毒后出水中MS2的灭活率为4.76-lg;照射10 h后,MS2的灭活率为6.94-lg;若使用太阳光代替紫外光照射6 h,则A厂消毒后出水中MS2灭活率可以达到7.88-lg,优于紫外光的灭活效果,表明在纳米TiO_2-光催化灭活污水厂出水病毒过程中以太阳光代替紫外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