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强酸酸化后测定乙醚抽出物酸量和酯量、溴甲酚绿两相滴定测定羧酸盐等方法研究了烃氧化产物皂化后活性组分在油、水相的分配。结果表明,在现行的用NaOH皂化烃氧化产物以制备水溶性石油磺酸盐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活性组分分配到油相;在水相和油相中均有大量羧酸酯存在,羧酸酯量远远超过羧酸盐量。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结构成因,深入研究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规律,选取了平均碳数分别为23.16、26.01、28.70的大庆原油馏分作原料制备石油羧酸盐,优选了一种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并将其界面活性与油酸钠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针对矿化度较高(矿化度11948.4 mg/L)、石油羧酸盐可以在低碱甚至无碱条件下单独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红岗油田,考察了石油羧酸盐和石油磺酸盐形成的混合胶束对复配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碳数和油酸钠碳数相近的石油羧酸盐的界面活性远优于油酸钠,其原因是石油羧酸盐由不同碳链长度的分子组成,由于亲水亲油性(HLB值)的差别,长链分子和短链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插入深度不同,混合胶束的极性基团之间的斥力较单一分子组成的油酸钠极性基团间斥力小,分子间排列较紧密,界面吸附量较大。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在矿化度较高的红岗油田具有很好的复配效果,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比单剂好,达到初始界面张力的时间明显比单剂的短。石油羧酸盐单剂体系及复配体系中的混合胶束均使界面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驱油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效果不仅与表面活性剂之间能否形成紧密的混合胶束有关,而且与油相性质如碳数、分子结构及水相性质如矿化度及电解质组成有关.当油相碳数较低时,Twee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在界面上插入油层较浅,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时其庞大体积的亲水基在水相中插入较深,对混合胶束形成的空间位阻作用较小,因此可形成较紧密的胶束而改善界面活性.Tween 80由于其亲油基碳链较长,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时,其庞大体积的亲水基离得较远,对混合胶束形成的空间位阻作用较小,而使减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端电荷间静电作用的屏蔽效应居于优势,因而界面活性有较大改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由于其正负离子之间的引力使胶束更加紧密,界面活性得到改善,但只发生在矿化度较低的情况下.当矿化度较高时,反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压缩表面活性剂的双电层,减弱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上电荷对周围表面活性剂离子头的电荷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求石油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后产生协同效应的机理,选出直链和支链的石油磺酸盐与石油羟酸盐复配,并测定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研究复配后的界面活性。发现直链的石油磺酸盐复体系要优于支链的碘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由此讨论了复配效果和石油磺酸盐,石油羧酸盐分子结构及亲水亲油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表面出很好的复配效应,而支链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将石油磺酸盐产品中未磺化油分离后进行氧化、皂化反应,表面活性剂产率提高25%以上,得到的石油羧酸盐与石油磺酸盐产品进行复配,在Na2CO3含量6数12 g/L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含量1数3 g/L的范围内,复配体系与大庆原油间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考虑到石油磺酸盐产品在分离未磺化油后活性会下降,又进行了将含有未磺化油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直接氧化的研究,得到石油羧酸盐和石油磺酸盐的混合产物,活性物含量提高8%以上,未反应油含量降低10%左右,氧化后界面活性得到保持或略有改善。用氧化后的产物配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具有很好的界面活性长期稳定性,在6个月的贮存测试期间均保持了初始时10-4m 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6.
混合溶液中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石油羧本盐与磺酸盐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不同的存在形式,研究并建立了石油羧酸盐-磺酸盐复配体系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方法,即分步滴定的方法,用溴甲酚绿碱性分相滴定法测定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总含量,用百里酚蓝-次甲基蓝酸性分相滴定法测定体系中磺酸盐的含量,从总含量中扣除磺酸盐的含量即为羧酸盐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性强,已成功运用于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体系中无机盐和聚合物的存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使用SITE04型旋滴界面张力仪测定油石油羧酸盐复配体系界面张力时,转速、注入油滴体积、气泡和进样速度及技巧等因素都对界面张力稳态值产生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其中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最佳转速范围为2000~4000r/min时,注入油滴体积以0.2~0.8μl为宜;气泡的存在使界面张力测定值明显偏高,而消除气泡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快而稳地注入油滴。另外,还将SITE04型张力仪的测定值与Texas500型张力仪的测定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了各自的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在石油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纳米材料引入油田化学领域,实现纳米技术与现有的化学驱技术结合,发挥纳米技术的优势,弥补常规工艺手段的不足,有助于提高现有油藏采收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将纳米技术用于化学驱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材料对油水界面张力、润湿性、稳泡性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还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稳定分散纳米颗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纳米技术作为一项高居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石油开发领域。从纳米技术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以及管道防护方面两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材料于油田驱油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以及于输油管道阻垢防护上的新突破,展望了纳米技术在油田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两相滴定法测定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活性物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阳离子性质,因此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再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海明进行滴定。采用亚甲基蓝-百里香酚蓝混合指示剂测定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活性物含量并研究表面活性剂复配时其他复配剂(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以及无机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可以快速测定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活性物含量并且准确度较高,现象比较明显,易于判断滴定终点,一定浓度范围的复配剂及无机盐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