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5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系统研究了聚丙烯的辐照交联行为,证明加有成核剂的聚丙烯辐照稳定性好,容易制成性能优异的辐照交联聚丙烯。根据此研究结果,发明了“高性能辐照交联聚丙烯的制备”这一专利技术。此技术在化工、建筑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J.Ganva等和等分别报道的n-C_(12)H_(26)-TBP体系辐解的实验结果为计算对象,用分段近似法求得了体系整个浓度范围的辐射能量转移动力学表达式,求得α k_4/k_1(?)0.60,k_5 k_7/k_6(?)0.27克分子/升,k_6′/k_6(?)0.91升/克分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满意地吻合。 动力学处理表明,当体系中[TBP]<0.3克分子/升时,能量转移过程为双分子碰撞反应,这时如为扩散控制,则能量转移速率常数K_6(?)10~(10)升/克分子·秒,正十二烷这一激发态的寿命约为10~(-9)秒。当[TBP]>0.3克分子/升时,其他能量转移过程开始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60)Coγ源辐照TBP体系,研究了TBP与溶质分子反式二苯乙烯、TOA、TEA、吡啶的能量转移机理。实验发现,在能量接受体(反式二苯乙烯,三烷基胺)的电离电位低于TBP的电离电位时,电荷转移反应是能量传递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生物分子光学活性起源理论,是基于李、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和弱电统一理论。它认为在生命开始以前的分子化学进化阶段,自然界中某种手性物理力作用于外消旋化合物或前手性底物,使其中一种对映体数量增加。这种过剩对映体被随后的非手性化学过程放大。如该物理力的手性不变,作用始终,最终会导致纯手性物质的产生。 弱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弱电流相互作用(WCC),存在于β衰变或其他类似过程中;另一种是弱中性流相互作用(WNC),它类似于电磁相互作用,只是作用力弱而且力程短。两种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均不守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IR谱及MS谱等方法研究了TBP—正十二烷体系中酸性强络合辐解产物的性质和结构。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长链酸性磷酸酯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找到了能抑制长链酸性磷酸酯的有效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三辛基氧化膦 (TOPO)—环己烷体系的主要γ辐解产物氢气、二环己烷和环己烯的产额 ,由此计算了环己烷激发态能量传递的速率常数k约为 1.4× 10 13L·mol·s- 1,证明存在超常的激发态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辐射加工会议,重点介绍了高分子辐射加工,辐照食品及检测方法,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进展,并对提高我国辐射加工行业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通过对γ射线辐解TBP的气相产物分析,得到了体系吸收剂量外推接近零时各气相产物的G值,解释了DBP+MBP酸性产物和气相产物求物料平衡时的差数。还研究了DPSO-TBP体系能量转移动力学,从烃类产物谱中求得的动力学参数与测定酸性产物(DBP+MBP)求得的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氢气形成途径:一种可能来源于刺迹(spur)反应,而另一种则为抽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