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蠕变内应力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采用CSR法在材料试验机上实现了蠕变内应力测试,并将试验结果用于工程应用。在正常工况下,F-301加热炉炉管不会发生蠕变破坏。  相似文献   
2.
对大型合成氨一段转化炉下猪尾管材料的劣化和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经固溶热处理后材料蠕变性能的恢复情况.并预测其剩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对下猪尾管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采用固溶热处理的方法,恢复材料的主体组织和性能,达到延寿目的,但材料在服役期的表层损伤不能依靠固溶热处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熔化焊过程对焊剂焊渣的熔点有一定的要求,这主要是从焊接工艺过程和冶金过程方面提出来的。一般认为其熔点应比焊丝材料的熔点低150°~300°(对于钢)或更少二些(对于较低熔点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大型合成氨一段转化炉下猪尾管材料的劣化和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经固溶热处理后材料蠕变性能的恢复情况.并预测其剩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对下猪尾管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采用固溶热处理的方法,恢复材料的主体组织和性能,达到延寿目的,但材料在服役期的表层损伤不能依靠固溶热处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用光学显微镜(LM)进行大量测定表明,孔洞率不能反映材料的剩余持久寿命,也不能反映炉管的已有微裂纹损伤程度。本文论述其原因之所在。渗透探伤后统计蠕变裂纹最大深度(M)、裂纹密度(D)和平均开裂深度(A),除具有简易可靠的优点外,其结果与持久性能及超探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此法可用来估计炉管的服役寿命,掌握、分析炉子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弧焊钨阴极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不同冷却情况及包敷的13只钨阴极进行了烧损量对比和形状变化的对比。试验表明:1.铈钨极和钍钨极的性能基本相同;2.冷却不够的裸钨极烧损量最大,这是由于圆柱表面的氧化及氧化钨升华所致;3.钨极尖的“开花”、“结瘤”损坏也与升华过程有关;4.包敷及强冷均可提高电极尖端的稳定性,而未发现对电弧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秃钨极的成分变化及熔化程度都严重得多,这是由于阴极斑点飘荡、阳离子在阴极区导电中所占比例增大之故,因此建议阴极尖应有恰当的形状和钝头;6.如果对电极实行包敷,有可能以细钨丝代替粗钨丝作阴极,能提高稳定性,减少修磨次数。如果是用钍钨极的话,可以大大地减少放射性钍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在完全稳定的规范参数条件下,等离子弧焊缝的成型未必能保持稳定,其原因之一是所用钨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一般钨极氩弧自动焊时,这一问题也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作者们对不同冷却情况及包敷的十四支钨阴极进行了烧损量对比和形状变化的对比。试验表明;(1)铈钨极和钍钨极的性能基本相同,(2)冷却不够的裸钨极烧损量最大。这是由于圆柱表面的氧化及氧化钨升华之故;(3)钨极尖的“开花”、“结瘤”损坏与此升华过程亦有关;(4)包敷及强冷均可提高电极尖端之稳定性,而未发现对电弧稳定性之不利影响;(5)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秃钨极比尖钨极的成份变化及熔化程度严重得多。作者们认为这是由于阴极斑飘荡、阳离子在阴极导电中所占比例增大之故。因此建议阴极尖应有恰当的形状和钝头大小,(6)包敷有可能以细钨丝代替粗钨丝作钨极、提高稳定性、减少修磨次数。如果是用钍钨极的话,这可以大大减少放射性钍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剖析已服役43000小时HK—40炉管所获的资料,本文讨论了炉管的宏观组织及炉管不同高度和焊接接头各部位的显微组织、裂纹形态及分布状况,并分析了它们同炉管材质、工作温度、内外壁温差、应力状况的关系。对炉管的σ相问题及用持久强度、蠕变孔洞来推断炉管残余寿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用高温断裂力学的方法来研究服役条件下裂缝的扩展速率及找出其破裂的临界状况,是估算残余寿命的较好方法。所剖析的炉管取自以天热气为原料的30万吨含成氨装置的一段转化炉,管子中装有触煤,通过反应CH_4 H_2O→3H_2 CO—Q来制取氢。美国凯洛格型一段炉中,每42根φ113×20.90mm、长近10米的HK—40炉管为一排,下端焊在同一根800合金集气管上,形成竖琴管排。一共九排,合计炉管378根。通常,每根炉管都是由3~5节素管对接焊而成,上部伸出炉项外的是碳钼耐热钢,因而有一个异种钢焊接接头。原料气由每根炉管上部输入。根据设计条件,入口气温度510℃,出口气为823℃,管壁平均温度899℃,内压30~35kgf/mm~2,入口气水碳化(H_2O:C)为3.5:1.0左右。原料中≯0.5ppm。设计寿命10~5小时。然而由于工况的恶劣和复杂。世界各国的炉子一般都达不到设计寿命。  相似文献   
9.
对一批使用了5a时间就换下的烷基苯脱氢进料加热炉炉管进行了剖析和试验,发现这批炉管虽然组织发生变化,机械性能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其继续使用,而内壁腐蚀造成的壁厚减薄和性能劣化才是本次失效的主要原因。导致炉管内壁出现大量腐蚀凹坑乃至腐蚀斑和沟槽的主要机理之一是由严重渗碳所诱发的金属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