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基化工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沸点组分GC-MS分析。分离出22个峰,鉴定14个组分,主要为长链二元醇(38.43%)和环状二元醇(57.43%)。探讨了减压蒸馏和分子蒸馏分离高沸点组分。结果表明,减压蒸馏和分子蒸馏可实现生物化工醇高沸点组分分段分离。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放(93)量认(国)字(AC998)号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原“轻工业部造纸食品日用化工塑料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近期再次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轻工评审组复查,名称改为“国家轻工业局造纸食品日用化工塑料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本检测中心主要从事造纸食品、塑料机械及有关轻工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成立10多年来,检测了563台(套)的机械产品或生产线,积累了丰富的检测经验,有精干的检测队伍,有精确完备的测试仪器,配置新型计算机,对仪器设备、检测报告、检测产品的标准和有关企业单位信息等编制了中心管理软件,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将玉米化工醇釜残物开发为新型的生物基减水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结合X射线衍射(XRD)图谱分析和扫描电镜(SEM)研究生物基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产物生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进一步从ζ 电位、减水率、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络合萃取与分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对生物基化工醇重组分中的多元醇进行了分离研究。考察了络合剂与萃取剂的配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重组分中多元醇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分子蒸馏在不同温度下所得馏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络合萃取后,结合分子蒸馏的技术,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有利于生物基化工醇重组分中多元醇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玉米化工醇重组分中有机羧酸络合萃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络合萃取技术,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进行玉米化工醇重组分络合萃取有机羧酸过程研究。探讨了萃取剂浓度、稀释剂的选择、萃取时间、油水比(O/W)、釜残液酸度、萃取级数对萃取平衡常数(D)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四级萃取后,玉米化工醇重组分中有机酸萃取率可达90.7%。  相似文献   
6.
将玉米化工醇釜残物开发制备高效减水剂(CPRP),既可延伸玉米制醇工业中新的产业链,又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理想原料.结合高效减水剂的特点,研究掺减水剂水泥净浆的流动度、沉降性能、水泥颗粒粒度分布以及减水剂的吸附性能,探讨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分散机理.经与萘系高效减水剂(FDN)比较表明,所制备减水剂CPRP的分散性与FDN相当,分散保持性则优于FDN.可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玉米化工醇釜残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菱苦土是一种优良的胶结材料,但以往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制品,只有门窗、地板、天花板、窗台板、楼梯扶手等非承重构件,而不能用它来制造屋架、梁、桁条、过梁等承重或次承重构件。这主要是由于菱苦土的抗拉强度较低,而它的制品又是用苦卤(MgCl_2)烧制的,对铁件有腐蚀作用,不能与钢筋很好的配合使用。因而限制了菱苦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使用。山东省昌潍建筑工程局木材加工厂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受到省科学研究所研究芦苇混凝土的启发,经大胆创造,利用芦苇配筋,试制成功了芦苇菱苦土桁条。这种桁条经多次试验,结果证明性能良  相似文献   
8.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冻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和大孔吸附树脂相结合的技术,对冻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4∶5∶3,体积比),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螺旋管柱正转800 r.min-1,流动相流速3 mL.min-1,进样量20 mL,进样浓度20 mg.mL-1,检测波长254 nm。分离获得两种高纯度黄酮类化合物,纯度分别为98.01%、96.10%,经HPLC和NMR鉴定为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和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9.
<正>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纯碱中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我厂(天津碱厂)历来采用外用指示剂法和氯化钡法。日常分析中,采用外用指示剂法,这种方法不能测出纯碱中碳酸氢钠的准确含量,只能测出其含量是在某一范围内,或某范围外。采用此方法的意思,是将纯碱中烧失量指标,控制在≤0.5%。近两年发现,经测定后的有些纯碱,总烧失量仍>0.5%,这就失去了测定意义。采用氯化钡法时,由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