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沙层厚度大,渗透率平均级差大于20,投入开发以来为全层位开采,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注入水沿着固定方向推进,注入水波及体积下降,剩余油分布难以识别,导致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开展《濮城西区沙二上2+3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挖潜研究》,根据剩余油分布类型分为5大类:油气过渡带、气顶附近、平面低渗透带、局部向微构造高点、断层附近、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域.针对不同类型进行不同挖潜策略:建立二、三类差层注采井网、抽稀主力井网、实施调剖、调驱技术、分层注水、间歇换向注水,通过配套措施治理,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连续三年年产油保持在2.2×104t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取芯井岩芯观察及钻遇井测井曲线变化特征,系统研究了濮城油田沙三上5-10油藏主要的沉积微相类;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油藏油水井的生产历史进行动用评价和水驱拟合,预测了各流动单元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以及剩余油储量丰度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油藏的高含水开发后期、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建立相适应的注采井网及相应的配套挖潜措施难度较大。沉积微相影响油藏砂体的展布情况及砂体的物性,对于陆相砂岩油藏而言,砂体相变快、分布不稳定。通过依靠储层沉积特征准确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部署合理注采井网、适时实施相应的配套挖潜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油藏水驱效率,实现油藏高效开发,该研究及实施方法的突破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油藏最优井网密度、单井可采储量经济界限、分类储层合理注采井距与注采压力系统.开展以井网优化重组、单砂体注水、全封再射为主导的单砂体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气藏水锁损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藏的开发过程中 ,由于凝析水、地层水 ,以及外来水侵入气层将严重影响气体的相对渗透率 ,致使水锁 ,本文以川西白马地区浅层气藏为例 ,在总结了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 ,通过室内实验探讨了气层水锁损害的程度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濮结合部的储量背景很大。但由于它是复杂断块油藏,对它的构造精确认识和开发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对构造的再认识入手,精细描述剩余分布,根据新的滚动开发井的资料,落实了大块含油面积和滚动储量,为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例证。  相似文献   
7.
油井出砂是砂岩油层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油层出砂后 ,砂子在井内沉积形成砂堵 ,从而降低油井产量 ,甚至使油井停产 ,同时也增加了清砂的井下作业工作量。另外还会磨损设备及砂卡井下工具。出砂严重的井将引起井底坍塌而损坏套管。1 油层出砂的原因油层出砂是由于井底附近地带的岩层结构破坏所引起的 ,他与岩石的胶结强度 ,应力状态和开采条件有关。岩石的胶结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种类数量和胶结方式。通常岩石胶结物主要为粘土 ,碳酸盐和硅质三种。以硅质胶结物的强度最大 ,碳酸盐胶结次之 ,粘土胶结最差。对同一类型的胶结物 ,其数量越多 ,则胶结强度越大。胶结方式不同 ,岩石胶结强度也不同。易出砂的油层主要以接触胶结方式为主 ,其胶结物数量少 ,而且其中含有粘土胶结物。地应力是决定岩石原始应力状态及其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钻井后靠近井壁的岩石及其原始应力平衡首先遭到破坏 ,在整个采油过程中井壁岩石都将保持最大的应力值 ,井壁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首先发生变形和破坏。在断层多裂缝发育和地层倾角大的地区 ,由于油层结构受到破坏 ,岩石强度降低 ,岩石原始应力状态被复杂化 ,因而油层也容易出砂。采油过程中由于液体渗流而产生的对颗粒的拖...  相似文献   
8.
综合配套技术是恢复油藏产能的常用技术 ,本文就几套技术的相互联系、配套技术的实施前提和过程做了详尽的描述 ,相信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