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辽宁镁矿资源储量丰富,菱镁矿降杂提纯是个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辽宁某菱镁矿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通过采用"反—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来降低菱镁矿中硅钙杂质,对该菱镁矿进行提纯降杂试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 70%,反浮选使用混合胺作为捕收剂用量150 g/t;正浮选pH值调整剂为碳酸钠用量800 g/t,混合抑制剂为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按4∶1混合用量600 g/t,捕收剂为油酸钠用量1200 g/t的药剂制度。通过二次反浮选二次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菱镁矿回收率为68.21%,该工艺流程把菱镁矿MgO品位从41.78%提高到46.87%,SiO_2和CaO含量分别从4.21%和3.15%降到0.41%和0.91%的良好指标。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低品位菱镁矿提纯降杂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某大型铜钼矿选矿厂Mo和Cu品位分别为6.39%和0.71%的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铜钼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铜、钼金属主要以硫化钼和硫化铜形式存在,分别占97.77%和96.54%,铜钼金属矿物存在连生体,含铜矿物呈微细粒分布,这导致铜钼分离困难。。浮选试验表明,在再磨细度为-45μm占75.43%条件下,以巯基乙酸钠为抑制剂,Na2Si O3为矿泥分散剂,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采用1粗4精3扫的铜钼分离工艺流程,获得了M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1.08%和86.28%,且Cu品位0.19%的钼精矿,可以满足特级钼精矿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云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浮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豹  孙乾予  刘淼  鲍雪  王梓 《金属矿山》2014,43(3):80-83
为给云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选矿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镍,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矿、含镍磁黄铁矿,铜镍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分别占总铜、总镍的84.09%和85.96%,铜镍紧密共生,分离难度较大,宜采用混浮工艺回收铜镍;②矿石适宜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铜镍混浮粗选pH调整剂Na2CO3、脉石矿物抑制剂CMC、镍矿物活化剂CuSO4、捕收剂丁基黄药+硫氨酯适宜的用量分别为800、400、200、90+30 g/t;③采用1次粗选、3次扫选、扫精1扫精选、扫精选精矿与粗精矿合并1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铜镍品位分别为6.02%和3.97%、铜镍回收率分别为83.05%和84.55%的铜镍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4.
东鞍山铁矿石因矿石中碳酸盐含量高而难以选别,为寻找适宜的浮选组合调整剂及其用量,提高选别指标,分别以淀粉和CaCl2及其组合为调整剂考察了添加调整剂对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单一淀粉或CaCl2均不能实现铁矿物与石英的分离,当淀粉与CaCl2组合使用且pH>11时,石英与铁矿物可浮性差异较大。对东鞍山现场铁品位为50.88%的混磁精采用淀粉与CaCl2为组合调整剂,RA715为捕收剂经1粗1精浮选试验,获得了铁品位为64.06%、回收率为61.96%的浮选精矿,与现场工艺指标相比,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33和6.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刘豹  刘淼  孙乾予  毕迪 《金属矿山》2013,42(11):49-52
为改善新疆某褐铁矿石反浮选效果,对其反浮选抑制剂进行了优选试验,并通过对矿石中褐铁矿纯矿物在3种不同淀粉类抑制剂情况下的表面ζ电位的测定,研究了这些抑制剂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①在酸性环境下羧甲基淀粉钠、普通可溶性淀粉、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的抑铁效果逐渐减弱;在碱性环境下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普通可溶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的抑铁效果逐渐减弱。②在pH=5的矿浆中,以羧甲基淀粉钠为抑制剂,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铁品位为6079%、铁回收率为7996%的铁精矿。③酸性环境下表面带正电的褐铁矿物大量吸附羧甲基淀粉钠(阴离子淀粉),因而羧甲基淀粉钠抑铁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表面带负电的褐铁矿物大量吸附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因而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抑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刘豹  王梓  孙乾予  莽昌烨 《金属矿山》2015,44(1):157-160
贵州某铜尾矿-200目含量为40.17%,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并伴生有少量的金、银。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关系密切,呈细粒、微细粒不均匀嵌布,部分粒度极细,难以单体解离;金主要为裸露金和黄铜矿包裹金。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二次资源,进行了铜金综合浮选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2扫、精矿2再磨至-325目占85%后2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试样,最终获得了铜、金、银品位分别为13.05%、18.75 g/t、229.62 g/t,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58.70%、56.66%、43.72%的铜金精矿。  相似文献   
7.
对铬冶炼产物进行了回收金属铬的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铬块适宜的分选工艺为"煤油反浮选-强磁选"联合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8.43%时,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经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反浮选脱炭,一次强磁选脱除三氧化二铬,最终可获得综合金属铬精矿的金属铬品位为97.16%,回收率为62.29%,满足高质量金属铬精矿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云南水源某铜矿石铜品位为0.88%,56.6%的铜以硫化铜形式存在,43.4%的铜以氧化铜形式存在。矿石矿物组成复杂、泥化现象严重。为给该铜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进行了先浮选硫化铜矿物再浮选氧化铜矿物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条件下,以CaO(加入磨机中)和水玻璃为抑制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精硫化铜浮选,硫化铜浮选尾矿经水力旋流器脱泥后,沉砂以硫化钠为活化剂、羟肟酸钠+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精2扫氧化铜浮选,获得的混合铜精矿铜品位为20.13%、回收率为72.81%。氧化铜浮选前经水力旋流器脱泥减轻了矿泥在矿浆中的循环、积累现象,使精矿由四级品提高到三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XPS、溶解性试验、Zeta 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 MS 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 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 NaEX、NaBX、NaIAX 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 S 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某大型铜钼矿浮选的钼尾矿进行铜精矿的强化回收研究,开发出一套合理工艺来提高钼尾矿中铜精矿的充分回收。通过多元素及岩矿分析,钼尾矿中铜品位为1.075%,硫化铜占比97.81%,含铜矿物呈微细粒连生导致回收困难。通过磨矿和浮选试验确定再磨细度-0.038mm占89%,采用氧化钙、丁基黄药、2#油的药剂制度,制定一粗三精二扫工艺,获得铜精矿产率为5.78%,铜品位为21.15%,回收率为72.86%的良好指标,满足三级品铜精矿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