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UED:马达思班是国内很有代表性的独立事务所,请问您参展时选择项目有什么样的目的性?陈展辉:这次我想呈现给西方两类不同的项目。一个是农村项目——玉川山庄,这个项目很小,由我们自己投资开发设计,并由建筑师主导,从这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未来     
人群的聚居使得精彩的剧情经常在灵活的空间里上演。设计优良的建筑和公共空间鼓励社会包容性,并为用户平添乐趣。好的建筑要创造"有容乃大"的社会环境。衡量城市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是探究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否为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3.
霍尔在他的书《知觉问题》中这样写道:"现象区",像复写本一样作用,提出一个整体的充实内容,而非分开的部分。每一个建筑的挑战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建筑都有一个独特的场地、环境或者功能;并且对于每一个建筑来说,融合场地、环境和多重现象以及一个组织性的想法……一个主宰的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整体的集合从串联不同部分的发源点开始;不管它是一个严谨的想法还是几个概念的互相关联。想法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成为与建筑功能融合,以建筑的运转原则出现。霍尔将大多数的想法用草图表达出来,并且解释这些草图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我花费了全部精力在概念草图上面;我认为它们是我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4.
霍尔在瑞士的一个作品展览的目录中说过,想法与现象的联合是建筑的创造性行为。据霍尔所说,"融合"是在设计过程中平衡不同元素的一个步骤。建筑产生于当实际的现象和想法驱动相交之时……概念像一个隐藏的线索,带有准确意图地连接不同部分。在概念和经验的交叉处意义就显示出来。一个结构性的想法要求设计过程中连续的调试当知觉和经验的尺度在设计过程中展开,经常的调试会达到概念和现象的平衡。霍尔说,在建筑的不同领域之中——它们所蕴含的要素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如此多样,有时甚至彼此相悖。建筑相较于其他门类更是一门艺术,可以连接不同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方法     
在高科技和新材料掌控的系统下,霍尔号召追求从这些目的中抽取精华、保持"现象潜力"的建筑。"我认为建筑提供给我们回归所有实验质量的希望;光线、材料、味道、肌理,所有这些被不断增长的综合图像和视频环境剥夺的东西。建筑对于由电视聚合成的空间存在来说是一剂解药,使我们独立于那种带有低吊顶和地毯的岩石公寓建筑而存在。我们的挑战在于提升建筑,其重新担当起构建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角色。"我相信现象学的潜力在于,作为建筑实践的出发点,它能以更加尖锐的方式面对"生活愈发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建筑的新理解展览使我们看到中国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及当地设计师丰富的才情,我认为展览非常重要。如果你问英国人,当提到"中国建筑"时他们会联想到什么我敢说许多人不是想到北京的紫禁城就是想到上海的天际线,但是这个重要的展览向我们展示了进行中的非常多样的作品,使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现代建筑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7.
剧院充分回应周围环境三座剧院均与其建造环境密切协调。重庆大剧院,是船形的外观;青岛大剧院,是云与山的母题,近托崂山,远绍山水画;天津大剧院,则以同样的圆形态势崛起于地表,回应着文化公园东畔的天津博物馆。天津大剧院恰似一张漂浮的圆盘,傲立于同一座公园的西端。对环境做出思考,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这样才能为设计指明方向,具体地切合于场所精神。因其位于长江上游的突出地理位置,重庆大剧院与在天津和青岛的另两座相当不同,十分  相似文献   
8.
UED:作为一位参展建筑师,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建筑展?对于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李兴钢:从参展的建筑师作品来看,我觉得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国外的展览。参加的建筑师有代表性,作品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从面包圈花园到艺术性的景观设计 访玛莎·舒瓦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莎·舒瓦茨理解中的设计,是一种方法,能用来创造社会需求,为公共空间创造价值。她相信设计能创造个性,创造场所感,有助于将我们自身从全球一体化大潮中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与未来     
我对城市满怀热情.城市是文化和经济的助推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形态就是复合的、高度连接的、精心设计的、环境友好的,集生活、工作和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在这里,贫富人群并肩共存,而不是栖居在不同的社区里.城市是人类的首个,也是最重要的汇聚地——亲朋好友或萍水相逢的人们在此以物换物,交流思想.公民精神、文明社会和民主责任的理念都来源于城市. 人群的聚居使得精彩的剧情经常在灵活的空间里上演.设计优良的建筑和公共空间鼓励社会包容性,并为用户平添乐趣.好的建筑要创造"有容乃大"的社会环境.衡量城市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是探究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否为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每个个体都有获得设计精良的公共空间的权利——这应该被纳入人权宪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