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实验以H_3O_(40)PW_(12)/ZrO_2为催化剂,采用对甲酚与叔丁醇为原料,在三口烧瓶中合成了2-叔丁基对甲酚。考察了磷钨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温度、时间、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采用15%H_3O_(40)PW_(12)/ZrO_2催化剂,加入5%该催化剂,反应温度80℃,n(对甲酚)/n(叔丁醇)=1∶1.2,反应时间4 h,2-叔丁基对甲酚收率最高,达到70%,催化剂易于与产物分离,重复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3.
提出“机外停车”增加了牵引运行燃油消耗量;以平直线路上“机外停车”为例,进行了能耗计算分析,“机外停车”增加了额外能耗;得出减少“机外停车”次数是控制运输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MoO3-Sn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二甲醚氧化制甲酸甲酯的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催化剂展示了较好的初始活性,甲酸甲酯选择性达到90%以上,二甲醚转化率达到30%以上,并且催化剂失活后经过两次再生均可以恢复到初始活性。采用原位红外对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发现甲醛是反应的中间产物。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XRD、XAFS、IR及TG表征。XRD和XAFS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的MoO3结构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反应中消耗的晶格氧不易恢复。真空红外表征IR和TG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甲酸盐和碳酸盐物种的吸附。结果表明催化剂中MoO3结构的破坏、晶格氧的不易恢复以及吸附物种对催化剂活性位的覆盖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咪唑烷酮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精细化学品,特别是2-咪唑烷酮在甲醛捕获方面的高效性,探索2-咪唑烷酮具有市场潜力的合成制备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2-咪唑烷酮的光气法、碳氧化物法、碳酸酯法、尿素法等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对比,并指出尿素法和CO2法具有原料及绿色环保优势,是2-咪唑烷酮工业化生产的最大潜力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