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上穿既有线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新线穿越既有线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既有隧道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和沉降,而地铁运营对变形又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标准,所以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以热力隧道上穿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工程为依托,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别对从左侧竖井向右侧竖井开挖热力隧道;右侧竖井向左侧竖井开挖热力隧道;从两侧竖井向中间开挖热力隧道三种施工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从三种施工方案中比选出对既有地铁运营区间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通过进行安全分析可以表明:从两侧竖井向中间开挖热力隧道能有效减小地铁6号线运营区间的变形,为更加合理的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决主光源照明时产生的书写阴影问题,基于PIC32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一种带有辅助光源可升降的智能学习桌。由控制系统、双电机螺纹螺杆升降机构、智能辅助光源和矫姿系统组成,首先采用UG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简化模型后导入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以验证整体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正确性。最后,笔者做出实物样机,通过实验表明:升降和下降变化曲线平稳,辅助光源和矫姿系统功能良好,整体机构运行稳定,满足设计要求,为继续优化完善升降桌打下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二异丙胺基溴化镁(BMDA)在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及邻位镁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忠义  尤田耙  史海健  史好新 《化学试剂》2000,22(6):343-346,361
综述了近年来不对称Reformatsky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4-环己基-3-丁烯-1-醇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新香料。  相似文献   
7.
前 言 计算机在冷却器传热计算中的应用,主 要是为了解决设计者在计算中出现的如工作 量大、繁琐、重复性的劳动和易出错等问题。 传热计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设计计算, 根据生产要求的热负荷,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 积;另一类是校核计算,即计算给定换热器的 传热量,流体的流量或温度等。计算的关键在 于求得换热壁两侧的给热系数。  相似文献   
8.
潘显道  尤田耙 《化学试剂》1998,20(4):207-210,199
综述了二异丙胺基溴化镁(BMDA)在活泼亚甲基经合物的缩合反应及邻位镁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并联骨折手术机器人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技术解决了骨折复位手术治疗创伤大、易二次感染的风险,但现有骨折复位轨迹规划方法存在碰撞检测效率低、复位路径长及肌肉牵拉力大等问题,难以实现精准安全的复位治疗。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碰撞检测、肌肉力分析和最短路径搜索的骨折复位轨迹自动式规划方法。首先,基于患者的CT影像重建三维骨模型,以患者健侧骨模型为复位参考,获取骨折复位的目标。其次,定义碰撞检测阈值,基于八叉树搜索算法快速查找断骨间的最小距离点,实现断骨碰撞检测。随后,由OpenSim的标准模型通过缩放特征建立个性化骨折肌肉模型,实时获取复位过程的肌肉牵拉力。最后,以骨块无碰撞、肌肉牵拉力最小和路径最短为约束条件,设计A*算法的轨迹搜索节点与估价函数,实现轨迹规划。开展所述方法与交互式轨迹规划方法针对9组胫腓骨骨折的复位轨迹规划对比实验,本方法平均规划时间仅为3.2 s,比交互式方法耗时减小了两个数量级,平均复位路径长度为24.3 mm,减小了36.7%,平均肌肉力是96.4 N,减小了16.2%。结果表明,本方法轨迹规划耗时短、复位效率高且轨迹安全性高,为精准安全骨折复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助力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与运行机制展开研究。对企业教师工作站进行顶层设计,细化教师企业工作站运行任务分配,依托云平台进行运行与管理,与企业共同合作确立工作站总体运行机制,实现新产品研发、技术应用等多方位合作模式,搭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桥梁,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率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优化教学质量对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