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离子液循环吸收法有色冶炼烟气脱硫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有色冶炼废气污染的现状,介绍一种用于有色冶炼烟气脱硫的新技术——离子液循环吸收法,以及在巴彦淖尔冶炼厂尾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离子液循环吸收法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硫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冶炼脱硫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色冶炼废气污染的现状,介绍一种用于有色冶炼烟气脱硫的新技术——离子液循环吸收法,以及在巴彦淖尔冶炼厂尾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离子液循环吸收法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硫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冶炼脱硫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含二氧化硫烟气加装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湿度增大白色烟羽现象比较明显,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酸性腐蚀,因此需考虑消除白色烟羽(简称脱白)。从热力学方面分析,减少甚至消除白色烟羽现象可从控制烟气水含量和改变烟气排烟温度两方面着手。目前烟气脱白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和直接除湿法。湿烟气降温再升温技术通过对湿烟气先降温后升温,使得烟气相对湿度远离饱和湿度曲线,可实现彻底脱白,主要有MGGH和GGH 2种技术;湿烟气直接降温技术采用尽量降低烟气温度的措施,主要有湿烟气降温+电除雾器、凝变湿电复合技术和冷却吸收液3种技术;直接除湿法是直接除去烟气中的水分,降低烟气的湿度,主要有吸收法和膜法。烟气脱白技术方法很多且各有利弊,在工程应用中应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4.
烟囱是工业企业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构筑物,同时也是一个排放烟气的重要设施,通过烟囱将废气排放入周围大气。湿法脱硫工艺对烟气中的SO2脱除效率很高,但对造成烟气腐蚀主要成分的SO3脱除效率不高,因此烟气脱硫后,对烟囱的腐蚀隐患并未消除,相反脱硫后的烟气环境会使腐蚀状况进一步加剧。本文分析了烟气经过湿法脱硫后的腐蚀机理,叙述了常见的排放烟气的烟囱结构形式,总结了排放腐蚀性烟气的烟囱结构型式选择原则,介绍了烟囱内衬的类别及八种常见的烟囱防腐蚀内衬材料。排放经过湿法脱硫后烟气的烟囱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腐蚀内衬材料。  相似文献   
5.
富氧侧吹浸没燃烧熔池熔炼工艺是较先进的处理固体废物的连续熔池熔炼技术,侧吹熔炼炉中加入的物料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因此导致烟气成分也很复杂。目前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低温氧化法和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法等,本文以某工程侧吹熔炼炉(处理原料含水65%的无机污泥占85%)烟气为例,对低温SCR法脱硝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烟气经过除尘、脱硫净化后加装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可在"洁净"的环境下工作,延长了催化剂寿命;低温SCR脱硝在170~300℃的范围内可稳定运行,且脱硝效率较高;该设施布置在脱硫设施之后,不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安装方便,总体成本可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氧化锌法脱硫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与产物以及脱硫技术特点,详细叙述了该脱硫技术在某公司锌挥发窑尾气脱硫工程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氧化锌法脱硫技术在锌冶炼烟气处理工业化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低温燃烧,并且燃烧过程加入了大量的脱硫剂,导致其产生的灰渣较普通粉煤灰有很大差异.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钙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灰渣的数量明显增多.这些差异致使其难以用常规方式进行利用.因此研究和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的利用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在建材、农业、分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提高工程质量为出发点,分析了设计质量、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的关系,阐明了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介绍氧化锌法烟气脱硫技术原理及在挥发窑尾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氧化锌法脱硫系统的技术特点及主要参数。挥发窑出口烟气经脱硫后尾气中SO2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