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常规的处理技术中没有考虑到吸收补偿的影响,如果用没有做吸收补偿的偏移数据做构造解释势必会增加工作难度。近些年来关于吸收补偿的技术得到了的不断发展,不论是在叠前数据上的应用还是在叠后数据上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所研究的高密度Q补偿技术是在叠后数据上应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NMO技术是在假设地层各向同性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真实的地层却是各向异性的,如果用常规的NMO技术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势必会影响数据的成像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对不同海域大偏移距地震数据进行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的应用,从对比该技术与常规NMO技术得出的道集和叠加剖面上看,该技术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论证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层各向异性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潮汐现象是海上地震勘探中影响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重要因素,获取准确的潮位数据是实现精确的潮汐校正处理的关键。目前应用的潮汐校正技术有很多种,但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或精度不够,或数值跳变大,不稳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利用历年来实测的基本验潮站资料、临时验潮站资料和潮汐调和常数,编制潮位预测软件,获得较高精度的预测潮位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模块,实现了地震资料的潮汐校正。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渤海、南海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潮位数据,将预测潮位数据应用于地震勘探数据的潮汐校正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践,总结分析了深水地震资料在地震波振幅与速度、多次波的复杂性、地层各向异性及崎岖海底的影响等方面的特性;针对深水地震资料的特性,对振幅补偿、冷水校正、各向异性动校正、多次波压制和崎岖海底成像等深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面元中心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征  庄祖垠  金明霞 《石油物探》2009,48(3):258-261
受采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是不均匀的,要进行面元均化处理,传统的借道均化方法存在误差,影响叠前时间偏移的效果。为此,探讨了沿Inline和Crossline两个方向进行地震道插值实现CMP面元中心化的方法。首先对传统静态和动态面元均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然后阐述了双向插值面元中心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最后以渤海某区域三维拖缆资料面元中心化处理为例,分析了双向插值面元中心化方法的可靠性。与传统借道方法的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向插值面元中心化方法可以提高振幅的保真度,改善偏移成像的信噪比,提高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处理技术中没有考虑到吸收补偿的影响,如果用没有做吸收补偿的偏移数据做构造解释势必会增加工作难度。近些年来关于吸收补偿的技术得到了的不断发展,不论是在叠前数据上的应用还是在叠后数据上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所研究的高密度Q补偿技术是在叠后数据上应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多方位、宽方位、全方位的地震资料能够增加采集照明度,使得记录到的波场信息更加完整,从而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多方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技术。结合实际资料处理,讨论了海上多方位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处理结果表明,多方位地震资料匹配处理及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多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多方位地震资料采集可以有效提高地下照明度,提高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而且相对于多船宽方位采集方法而言,其采集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