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得出低压氨水喷洒装置喷嘴倾角过大、桥管石墨生长过快需频繁清理、PROven系统异常及氨水杂质多是导致桥管炸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制作新的低压氨水喷洒装置降低桥管温度,降低炉顶空间温度减少石墨清扫频率以及加强PROven系统故障的排除等使桥管炸裂现象有明显缓解。采用手工电弧焊冷焊法对桥管裂缝进行了焊补,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铅膏和硫酸铅为原料,在柠檬酸—柠檬酸钠浸出体系中制备类似柠檬酸铅的前驱体,用TG-DSC分析其热分解行为,用SEM及EDS对煅烧前后物质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铅膏和硫酸铅制备的柠檬酸铅完全分解温度分别为420℃和370℃,两者均呈鳞片状,煅烧后前者的产物发生了团聚,后者呈较大的颗粒状。煅烧后的产物主要含有铅和氧两种元素。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改善焦炭热性能的配煤添加剂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出不同配煤添加剂的性质及其改善焦炭热性能的效果,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指出配煤添加剂可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炼焦成本,是解决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并提出在配合煤中加入钝化剂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细氧化铅粉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已被广泛地应用在铅蓄电池、气体传感器、染料和颜料等方面.对新型超细氧化铅粉体几种合成方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有机酸湿法处理法和固相反应等分别进行了阐述,并进行评述.最后对我国未来超细氧化铅粉体合成方法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模拟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为铁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利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制得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考察烧结温度、烧结时间、锂源、碳源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锂为锂源,葡萄糖为碳源在650℃煅烧6h制得的材料有较好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NH4HCO3+NH3·H2O为脱硫转化剂,对废铅酸电池铅膏进行碳酸化处理。考察了转化剂用量、液固比、转化时间、转化温度等因素对铅膏脱硫率和铅回收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NH4HCO3+NH3·H2O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倍、液固质量比为5∶1、转化时间为2 h、转化温度为室温时,铅膏脱硫率最高可达99.5%;不同实验条件下脱硫后的铅膏中铅的含量变化不是很大,均在30%(质量分数)左右,与原始铅膏含铅率(71.87%)相比相差很大,铅回收率小于50%。通过对转化前后铅膏试样的XRD分析,表明铅膏脱硫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u2V2O7,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纯度高,微粒形貌规整、表面光滑、粒径小。用其组装的电池经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样品初始放电比容量为682.8mAh/g,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模拟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为铁源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并对磷酸铁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磷酸铁锂产物结晶度较高,且无杂相,基本是球形颗粒,颗粒粒径为0.3~3μm;并且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5C的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7.8%。  相似文献   
9.
以过渡金属硫化物M替代钴(镍)盐作发黑剂,在镀锌层表面得到黑色钝化膜。钝化液的配方与工艺为:Cr2(SO4)335g/L,有机羧酸X6g/L,柠檬酸32g/L,过渡金属硫化物M2g/L,FeSO410g/L,NaNO37g/L,NaH2PO415g/L,pH=2.0,室温,时间30s。钝化膜层乌黑均匀、附着力合格;经封闭后的三价铬黑色钝化膜,其耐蚀性等级高于市售含钴盐发黑剂的三价铬黑色钝化膜,且达到六价铬钝化的耐蚀等级;钝化膜中不含六价铬;钝化液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催化剂Cr-Mo/SiO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和孔隙分析等方法对Cr-Mo/SiO2进行表征,考察Cr-Mo/SiO2用量、H2O2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模型油和直馏柴油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反应条件对模型油氧化脱硫效果均有一定影响,二苯并噻吩较苯并噻吩更易脱除。直馏柴油氧化脱硫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反应温度〉H2O2用量〉Cr-Mo/SiO2用量〉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下,可使直馏柴油硫含量由994μg/g降至128μg/g,脱硫率达87.11%,油品回收率不低于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