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中水树区域介电常数与电场特性的关系,采用水针电极、高频高压对交联聚乙烯电缆试样进行加速水树老化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树形态,根据观察到的水树形态构建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水树区域介电常数变化对水树周围电场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树区域相对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增加时,水树末梢的场强增大,而针尖场强减小,水树末梢尖端易成为电树引发的起点;当水树区域相对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减小时,针尖场强增大,而水树末梢的场强减小,针尖易成为电树引发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在聚天冬氨酸(PAsp)吸水树脂制备过程中,分别以去离子水、甲醇、乙醇、正丁醇为分散剂加入到聚琥珀酰亚胺(PSI)溶液中使之成为均匀体系,在该体系中加入交联剂1,6-己二胺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环保型高吸水树脂,并利用FTIR、SEM、TG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比4种分散剂对PAsp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不论是何种分散剂,适量的单独加入均可显著提高吸水树脂的吸液倍率,其中以去离子水为优,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液倍率分别达945 g/g和94 g/g;以正丁醇作分散剂可明显提高吸水树脂的吸液速率,吸液7 h即可达溶胀平衡;以m(去离子水)∶m(正丁醇)=7∶3的混合溶剂作为分散剂时,树脂的吸水性能较纯水与纯正丁醇要好,吸水6 h后即达吸液平衡,吸水倍率可达1 004 g/g;PAsp树脂的吸水性能随着干燥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干燥5次后树脂的吸水倍率仍能达到400 g/g,说明PAsp树脂具有较好的重复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4.
以聚天冬氨酸(PASP)作为聚阴离子电解质,壳聚糖(CHI)作为聚阳离子电解质,按照不同的复合比例形成聚合物复合物,然后再以该复合物和与之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进行交替沉积,制备了聚天冬氨酸/壳聚糖纳米复合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整个成膜的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膜厚随组装周期数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形式的增加,且复合比例较高的复合物所组装的纳米复合膜具有较大的厚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挤管装置,在常规工艺条件下生产了3种双向自增强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当剪切套转速控制为20 r/min时,牌号为2480、HD4801EX和5421B的HDPE挤出的管材周向拉伸强度与常规挤出管材相比,依次增加24.8%、41.7%和21.5%,而轴向拉伸强度的增加幅度依次为12.7%、16.8%和10.4%.通过SEM、WAXD和DSC测试手段对HDPE(2480)试样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其经过复合应力场后管材内部的微观结构仍是球晶,但晶体尺寸有所减小,熔融峰升高,结晶度增大.同时,管材周、轴两向的衍射强度都增强,分子链取向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琥珀酰亚胺(PSI)作为原料,利用PSI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却不溶于水的性质来制备PSI纳米粒子。利用动态光散射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正交试验来分别讨论PSI溶液浓度,PSI溶液体积,水体积及流量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以及粒径分布(PDI)的影响。结果表明:PSI溶液浓度是影响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ABS/PET合金的组成配比及SMA的增容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对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物进行研究,探讨了SMA用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无增容剂下ABS与PET之间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容剂SMA用量为10 phr时,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20%和50%;随着PET用量的增加,合金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不断提高,当PET用量接近50%时发生相转变;断裂伸长率在PET的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低(32%).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发现ABS破坏了PET的结晶行为,且合金中两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存在重合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MA增容的ABS/PET合金中PET颗粒尺寸较小且分散较好;PET晶粒在ABS中可以形成"岛"相和连续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