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反应堆用00Cr19Nil0不锈钢焊缝区域产生锈蚀的本质,对该钢种管道焊接热影响区及焊缝附近生成锈蚀的部位进行了金相组织检查和耐晶间腐蚀、耐点蚀性能的电化学测定,并对锈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和俄歇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焊缝附近的锈蚀层具有层状结构,最外层是锈层,其下是贫铬的氧化物层,再下是富铬的氧化物到基体金属的过渡层。贫铬层耐点蚀性明显下降,锈蚀从该层生成。近海大气中的Cl~_在焊缝附近表面的吸附和浓集是产生锈蚀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俄歇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评价了Cu对Ni-Cr-Mo耐蚀合金在沸腾温度下的50%H_2SO_4 42g/1Fe2(SO_4)_3、10%HCl酸和40%HF酸中耐蚀性的影响。发现加入适量的Cu显著地提高Ni-Cr-Mo合金在沸腾HF酸中的耐蚀性。腐蚀率由不合铜合金的30~50g/m~2·h降至0.3~0.6g/m~2·h。同时保留了无铜合金的原有耐蚀性能。电化学测试、表面膜分析和相分析结果表明,适量铜的良好作用不在于它使合金显微结构发生变化,而是由于在合金表面上形成富铜膜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Cu对Ni-Cr-Mo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腐蚀试验、电化学和表面分析等方法,评价了 Cu 对 Ni-Cr-Mo 耐蚀合金在沸腾温度下的50%H_2SO_4+42g/1Fe_2(SO_4)8、10%HCl 酸和40%HF 酸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加入微量 Cu 不仅显著提高 Ni-Cr-Mo 合金在沸腾40%HF 酸中的耐蚀性(约100倍),而且保留了此合金的原有耐蚀特点。Cu 对合金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经腐蚀后合金表面层成份的变化,均说明 Cu 的良好作用在于使合金在 HF 酸中生成富 Cu 层进而改变了电化学行为,并非是对合金组织结构产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啮合型、剪切型和剪切调距型3种密炼机的混烁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剪切调距型密炼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新开发的剪切型调距式密炼机能够混炼均匀,分散度高,能量消耗少,排胶温度低,可通过改变间隙实现优化混炼,尤其适合于快速混烁作业和难以分散而又快速生热的胶料的混烁,应用前景比较广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啮合型和剪切型密炼机混炼含有氯丁胶配方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了填充系数变化对2种密炼机混炼工艺和混炼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啮合型密炼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更适合于氯丁胶配方的混炼;同时填充系数对啮合型密炼机的混炼工艺影响较大,而对剪切型密炼机影响较小,特别是在对混炼胶质量的影响上啮合型密炼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7.
由于浓硫酸特别是高温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浓硫酸泵耐蚀材料的选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发耐高温浓硫酸腐蚀的材料。我国贵溪冶炼厂烟气制酸装置中的浓硫酸泵及其配件,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材质为依留姆G  相似文献   
8.
9.
密炼机转子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廷凯  汪传生 《橡胶工业》2005,52(6):361-363
根据密炼机设计的步骤,建立两种不同结构密炼机同步转子数学模型,提出优化方向。按照数学模型,采用约束坐标轮换法设计优化程序,根据经验以实际数据优化计算密炼机的转子参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优化方法可以计算出符合要求的密炼机转子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一、新二号合金简介 新二号合金,全称为铁镍基新二号耐蚀合金,是我国60年代研制成功的。这种合金以Fe、Ni和Cr为基本构成元素进行合理搭配,采用适量Mo、Cu和Ti进行复合合金化,因而在多种腐蚀性环境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高Cr含量,保证其耐硝酸的腐蚀;高Ni含量,赋予其优良的抗应力腐蚀破裂能力;Cr和Mo的配合,使之具备对湿法磷酸的耐蚀性;Mo和Cu的复合加入,使其产生良好的耐硫酸腐蚀性能。总之该合金对于多种氧化性、还原性及氧化—还原复合性介质适应性均较好,通用性强,这巳为多年来大量实际使用经验所证实。表1为新二号合金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