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篇
  201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5年国外化工生产稳步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化工生产较1984年增长3~4%,苏联、东欧国家增长3~5%,发展中国家增长显著。农用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品产量普遍提高。世界化肥产量13,890万吨,较上年度增长6.6%;世界塑料产量7,646万吨,增长4.4%;世界化学纤维产量1,612.8万吨,增长3%;世界合成橡胶产量890万吨,较上一年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原油再度提价10%,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物价上涨,需求萎缩,通货膨胀率平均11%,失业率平均达到5.8%,经济  相似文献   
3.
学会名称伦敦化学学会法国化学学会德国化学学会俄国化学学会美国化学学会日本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学会诞生年份 1841 1852 1867 1868 1876 187819221932迄今年岁 141 130 1 15 1 14 106 104 60 5O主要国家化学学会的诞生年份@张德培~~  相似文献   
4.
198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刺激了世界化学工业的全面回升。美国化工生产平均增长14%,西欧共同市场化工生产较1982年上升3.9%,苏联化学工业增长6%,日本化工亦略有起色。但西方世界的农用化学品产销量继续下降。1983年世界化肥总产量较1982年下降0.9%,世界农药总销售额下降3.8%。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石油化工生产能力,产品出口潜力较大。1983年世界化工贸易额较1982年略有增长。  相似文献   
5.
1982年发达国家经济较1981年平均增长0.5%,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3.9%。西方发达国家仍未摆脱经济衰退。1982年西德和美国化工生产下降日本和苏联略有上升1082年世界化学工业生产继续处于不景气状态。1982年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造成化工生产的全面下降,主要化工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6.
1981年世界经济较1980年平均增长2%左右。美国和西欧国家为制止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银根政策,从而导致出现世界性的高利率,造成西方国家经济回升乏力,使1981年一季度出现的经济复苏势头未能保持下去,二、三季度转折下降,四季度降幅增大,全年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7.
1984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化工生产较1983年平均增长8%,苏联和东欧国家增长3~7%,发展中国家亦有显著增长。农用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品产量全面上升,世界化肥总产量1.3亿吨,较上年度增长7.8%;世界农药销售额约137.5亿美元,增长10%;世界塑料总产量约6,900万吨,增长9.5%;世界合成橡胶总产量880万吨,增长6.1%;世界化学纤维总产量约1,530万吨,增长5.5%。在1984年,世界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10亿美元,增长10.6%。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棒料V型槽尖端的起裂机理,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带V型槽棒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在未预制裂纹条件下对V型槽尖端起裂位置、起裂角和临界加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棒料夹持位置到V型槽中心轴的距离L1、加载位置到V型槽中心轴的距离L2和棒料直径D对裂纹的起裂位置影响很小,起裂位置处于接近V型槽底角半径的1/2处;L1越大、L2和D越小,起裂角越小。根据L1、L2和D对临界加载力的影响规律,给出了起裂时临界加载力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下料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了合适的一节棒料加载参数L1为15 mm、L2为30 mm。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应力下料中棒料V型槽尖端应力分布的复杂性,提出采用折线形截面假设法计算型槽的应力集中效应。建立了基于折线形截面假设法构建的棒料几何模型,通过分析棒料中微量细长单元,获得了棒料V型槽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了V型槽底角半径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为了验证公式的准确性,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棒料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当V型槽底角半径在0.3~0.5 mm时,理论计算数据与Ansys仿真结果有较高吻合度;当底角半径在0.2~0.3 mm时,通过加入影响因子也能使理论计算数据与Ansys仿真结果较好吻合;并指出V型槽张角对其应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较小,考虑到加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取张角为60°。低应力弯曲下料试验进一步证明,基于试验得出的实际应力集中系数与理论公式计算所得的应力集中系数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小于8.4%,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