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及教学现状,探讨了Visual Minteq软件在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教学表明,引用化学平衡计算模型软件不仅增强了对环境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远红外Ge-Ga-Te-Cu硫系玻璃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一系列Cu改良后的GeTe4-Ga2Te3玻璃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分光光度计和红外透射光谱仪等研究了系统玻璃组成、结构和光学特性,应用经典的Tauc方程计算了样品光学带隙允许的间接跃迁。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密度和摩尔体积都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短波吸收截止边发生红移,光学带隙减小;(GeTe4)68(Ga2Te3)26Cu6玻璃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ΔT(=Tx-Tg,即玻璃的析晶温度值Tx与玻璃转变温度值Tg的差值)为103℃所有的玻璃样品都有很宽的红外透过窗口,红外截止波长都超过了20μm,表明Te基硫系玻璃材料在远红外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开发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硫系玻璃微结构光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硫系玻璃微结构光纤缺少有效制备方法的问题 ,本文选用可塑性较好的Ge20Sb15Se65硫系玻璃,利用自制的硫系玻璃挤压机制备了多孔硫系玻 璃微结构光纤(CGMOF)。利用红外热像仪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了挤压前后玻璃的红外 透过性能、根据不同厚度玻璃片的透过谱,计算了挤压后玻璃的光学损耗特性。利用扫描电 子显微镜观察拉制光纤的横截面,测试了光纤的直径。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后的硫系玻璃的 红外透过 率和损耗较挤压前没有显著的变化。挤压前后的硫系玻璃在10μm处的光学损耗分别为0.25dB/cm和0.27dB/cm。利用与硫系玻璃具有相近软化点的塑料(PES)聚合物作 为 光纤的保护层,光纤的抗拉强度是标准石英光纤的1.45倍,显著提高了CGMOF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长期的注水过程中,水中所含的机械杂质及油类在井筒周围附近的地层中聚集,使地层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注水压力提高,甚至堵塞地层,影响油井产油量。研制了THS5250TJC3型洗井液处理车,利用气浮沉降、精细过滤除油工艺对注水井洗井时返出的洗井液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悬浮物、油类及其他污染物,然后将净化的洗井液回注到注水井中进行封闭循环洗井。该设备具有带压循环洗井、在线反冲洗功能,操作方便及环保。  相似文献   
5.
新型挤压法制备硫系玻璃光纤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组分为Ge15Sb20S65和Ge25Sb5Se70的两组硫系玻璃,制备了多种尺寸的高质量硫系玻璃,分析了两组玻璃的物理、热学和光学性能;利用复合层叠挤压法制备了硫系玻璃光纤预制棒,避免了钻孔法或其他机械加工引起的预制棒界面缺陷,且光纤端面结构可随模具尺寸自由设计,挤压后光纤预制棒结构整齐,内外界面整洁光滑;利用高温聚合物保护的预制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用光纤拉丝机将具有保护层的预制棒拉制成光纤;利用普通光纤抛光机进行端面抛光,光纤端面结构均匀,界面无明显缺陷。傅里叶红外光纤光谱仪(FTIR)测试光纤损耗谱表明,在波长4.8μm处光纤的最低损耗为2.63dB/m。  相似文献   
6.
通过黑土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条件下不同浓度乙草胺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在整个取样期间,植株体内无乙草胺残留检出,但足乙草胺施用对玉米苗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具有一定影响.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地下部分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株高、根长等形态指标在玉米生长前期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趋势受到乙草胺施用量的显著影响.在施有等量化肥的条件下,低浓度和高浓度乙草胺的施用抑制了玉米的生长,但中等浓度乙草胺对苗期玉米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乙草胺活性降低,植物体的各项抗性指标和生理指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随着矿业开采的活动日益频繁,矿山废弃地产生的环境问题逐渐严重,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本研究以韶关大宝山地区矿山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化学基质改良+植被修复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工作的区域进行对比,通过调查植被多样性,比较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评价不同修复年限后工作的长效性。结果表明:矿区修复三年后,土壤重量直径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增加到1.3147mm、1.5847mm和0.6250mm、0.6800mm,土壤pH值提升到4.66、5.00,土壤总钾、总氮、总磷分别增加到0.4563 g·kg-1、0.4868 g·kg-1,0.16432 g·kg-1、0.1163 g·kg-1,12.4744 g·kg-1、13.9027 g·kg-1,但修复五年后,这些指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化学基质改良+植物修复的模式能改善大宝山矿区排土场状况,但长效性不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