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用^60Coγ射线进行11.5Gy的腹部一次照射,照后1—3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照后1、3、5d取全小肠,制备肠粘液,测定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lobulinA,sIgA)含量;取空肠段,观察肠绒毛形态变化;取血,测定内毒素含量;取肠系膜淋巴结,测定细菌移位率。探讨小肠RNA对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照后小鼠肠粘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p〈0.01),减轻肠绒毛的萎缩及塌陷,改善肠粘膜形态结构,降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和血中内毒素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小肠RNA对γ线照射后的小鼠肠粘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和肠内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真菌常导致致死性感染,病死率极高,会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早期、快速诊断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依据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将应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非培养诊断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