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徐士祺  崔之健 《机械》2006,33(9):53-54,56
针对长庆油田套管腐蚀的特征和现状,分析了油田套管的腐蚀机理和腐蚀模拟试验的研究情况,归纳总结了长庆油田采取的一系列套管防腐措施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徐士祺 《铸造技术》2014,(12):2783-2785
研究了X80管线钢在西南土壤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X80钢的腐蚀速率缓慢增加,腐蚀过程趋于以氧扩散过程控制。腐蚀50 d后表面形成致密锈层,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氯化铁缝隙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表面超音速火焰喷涂59.2%Cr-40%Mo-0.8%RE复合粉末对奥氏体不锈钢10Cr18Ni12和铁素体不锈钢10Cr17的耐缝隙腐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表面超音速火焰喷涂不仅能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使其72 h缝隙腐蚀后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下降81.68%和77.02%;还有益于提高不锈钢在更高温度下的耐缝隙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CO2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油气管道CO2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通过Q235钢挂片全浸泡,在含CO2的油田模拟水中进行腐蚀试验,并与不合CO2的油田模拟水中的全浸泡腐蚀试验结果比较,得到CO2含量及时间对油气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测井用特殊工具的超声检测法和磁粉检测法。采用超声检测法对测井用特殊工具的螺纹端和管体缺陷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较高,能够发现细小的裂纹类缺陷;把超声波检测法和磁粉检测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对工具外部裂纹型缺陷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油田集输工艺损耗能量大,运行成本高。鉴于此,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T形管分离器的流场特性以及油水分离过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相速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在主管中沿流动方向速度逐渐降低,分支管中速度最大,水相在主管顶部区域速度较小,在汇管中上述分布趋势更加明显;湍流在分支管和主管连接处、分支管和汇管连接处以及汇管上游较为剧烈,油水发生强烈掺混;入口流速对油水分离过程的影响较大,流速越大,流体的停留时间越短,分流扰动后恢复为分层流更加困难;流速越大,油水剪切作用增强,油滴更均匀分散在水中,混合层携带更多的油相,故操作中需要确定最佳流速;随着含油体积分数增大,混合层厚度增加,最终分离效率呈现先缓慢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分流比较低时,汇管主要流出底层水,分离效率较低;随着分流比增大,汇管的流量增大,油水间扰动增强,流体流经汇管携带了部分混合层流体,分离效果明显提升;但分流比继续增大,混合层全部流入汇管后,油层开始流入汇管,此时分离效率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呈线性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最优操作参数为:入口流速0.10~0.30 m/s,入口含油体积分数5%~9%,分流比0.5~0.7。研究结果为油水分离提供了新思路,可为探究高效分离效果的设备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腐蚀试验,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谱仪等方法对20号管线钢在不同温度中延长油田注水水质进行腐蚀模拟试验验.结果表明,随着注水温度的升高,20号管线钢延长油田注水水质中的腐蚀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腐蚀过程趋于以氧扩散过程控制;20号管线钢表面腐蚀产物成分主要是FeCO3和Fe2O3,腐蚀产物中含有大量的垢样,结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注水管道存在垢下腐蚀,通过腐蚀模拟试验确定延长油田注水管道在55℃时腐蚀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姚店油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油藏,前期开发全部采用压裂求产,依靠自然能量溶解气驱开采,由于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产量递减较快,稳产基础不稳固。为提高单井产量和稳产能力,在分析采油区地质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对氮气泡沫采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泡沫驱油剂进行了筛选实验,通过比较实验得出研制的LH—ⅩⅢ起泡剂具有很好的高温性能,并对氮气泡沫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