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描述了原位成纤技术的增强机理,综述了影响原位成纤的主要因素,指出原位成纤技术现存的问题,并对原位成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介电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和制备工艺,阐述了各种介电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缺点,以及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预测。利用微纳多层共挤技术可以获得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介电复合材料,但是该技术应用在介电复合材料方面工艺还不够成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纳叠层共挤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E/PT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分散相PTT含量对其在基体中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讨论了PTT含量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PTT对POE基体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相含量的提高,PTT微纤的数量逐渐增加,降低了POE基体的结晶度,当POE/PTT质量比为85/15时,拉伸强度较纯POE提高了16.9 %。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将K-g-GMA添加到K树脂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体系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K/SAN透明合金。结果表明:随着GMA用量的增加,K-g-GMA的接枝率逐渐升高,当GMA用量为4 phr时,接枝率最高,熔体流动性较好。当K树脂与SAN质量比为15∶85,w(K-g-GMA)为3%时,与未加K-g-GMA相比,透明合金的拉伸强度、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和透光率分别提高6.08%,25.72%,0.92%。  相似文献   
5.
通过熔融挤出——热拉伸的方法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66(LLDPE/PA66)原位成纤复合材料,探讨了分散相含量对复合体系中分散相形态及其尺寸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分散相形态以及复合材料熔融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并分析这些行为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分散相在复合体系中形成了微纤,随分散相含量的增加,微纤尺寸先增大再减小;当PA66质量分数达到20%,复合材料结晶度比LLDPE的提高9.3%,此时拉伸强度为LLDPE的2.1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纳叠层共挤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PP/MWCNTs)介电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结晶行为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微纳叠层共挤过程中共混物熔体流经倍增器,受到多次分流、剪切作用,使MWCNTs能够在基体PP中分散得更加均匀;MWCNTs在PP基体中起到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MWCNTs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结晶度较纯PP提高了20%;同时,MWCNTs的加入使PP/MWCNTs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大幅提升,介电损耗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制备了新型聚偏氟乙烯(PVDF)/钛酸钡(BaTiO3)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VDF有双熔融峰现象;改性前复合材料结晶度随BaTiO3含量增加而降低,改性后则升高;PVDF的β晶型成核与BaTiO3存在有关,与BaTiO3含量无关;改性前,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频下)与纯PVDF的相比,提高了83.05%,介电损耗也降低了,改性后,介电常数随BaTiO3含量增大逐渐升高,最大值为66.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