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聚碳酸酯的热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详细论述了一些添加剂如偶联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阻燃剂二苯砜磺酸钾(KSS)、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等对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Kissinger法和Ozawa法等聚合物热降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近期国内外有关聚碳酸酯热降解产物和热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铕(Eu2 )为中心发光离子,掺杂钇(Y3 )或铜(Cu ),分别制备出的Y2O3xEu2 及CaSxEu2 ,yCu 系列稀土无机转光剂,研究并比较了两个系列稀土转光剂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Y2O3xEu2 系列稀土无机转光剂具有紫外转红及绿光转红功能,发射的红光峰位在611nm左右,为Eu2 离子5D0→7F7/2的电子跃迁所致;Eu2 和Y3 的摩尔比会影响稀土无机化合物的发光强度,当EuY摩尔比为0.150.85时,其荧光强度最佳.在CaS系列无机转光剂中,Eu2 的掺入使转光剂具有绿光转红光的功能,Cu 的掺入使转光剂具有紫外转红及紫外转蓝的功能,同时掺入Eu2 和Cu 时,则转光剂可同时具备以上功能,且其激发与发射峰皆呈宽峰形状,有利于日光利用及叶绿素吸收与Y2O3xEu2 系列相比,CaS系列转光剂的发射红光峰位650nm更接近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吸收峰位.  相似文献   
3.
高强耐热阻燃PC/ABS塑料合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C和ABS为主要原料,ABS接枝物为相容剂,十溴二苯醚和三氧化二锑为阻燃体系制备PC/ABS塑料合金,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PC/ABS塑料合金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PC、ABS和ABS接枝物三者比例为54∶2323时,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热性能与电视机配件中的PPO相当,断裂伸长率为97.3%,弯曲模量为2479MPa,无缺口冲击强度为NB(冲不断),阻燃性达到V-O级,均远优于PPO,可以替代PPO.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聚硅硼氧烷阻燃剂,并研究了聚硅硼氧烷的分子结构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应用热分析(TGA)研究了PC/聚硅硼氧烷复合体系的热降解过程。具有线形结构Si-O链且有机侧基既有苯基又有甲基的聚硅硼氧烷的阻燃性能最好,在PC中添加质量分数5%的这种聚硅硼氧烷能使PC的LOI(LimitedOxygenIndex)从26%提高到41%。研究发现,在PC中添加聚硅硼氧烷可促进PC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炭层的形成,然而,PC/聚硅硼氧烷LOI值的变化趋势与其热降解残渣量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热降解残渣量最高的样品,其LOI值并不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和引入柠檬酸、硬脂酸、草酸3种不同的有机配体制备纳米ZnO粉体,将制备的ZnO粉体添加到无卤膨胀阻燃聚丙烯(IFR/PP)中,考察不同配体制备的纳米ZnO与无卤阻燃剂的协同作用对IFR/PP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配体Sol-Gel法制备的纳米ZnO粉体可显著增加IFR/PP材料高温残炭率、改善炭层致密度,从而提高其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瓷器的发明年代及发源地,多年来一直是中外陶瓷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有的从考古角度进行探索,有的用现代科学对古陶瓷及烧造工艺进行研究,都存在不够全面之弊.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全国古窑址的深入调查和多片古陶瓷片的化验证实,综合研究了陶瓷考古、陶瓷工艺、陶瓷科学,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青瓷又是从釉陶发展过来的,我国由陶向瓷的演变过程在汉代完成,真正的青瓷瓷器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最早烧制成功的青瓷产地是浙江省的上虞市小仙坛和帐子山一带.  相似文献   
7.
以溶胶-凝胶工艺,钛酸丁酯、水、无水乙醇、盐酸摩尔比1200160.3的体系,制备出含有锐钛矿晶体、可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氧化钛溶胶,并研究了溶胶浓度对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影响.随锐钛矿溶胶浓度的降低,光催化反应速度变慢,反应的半衰期增大.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历时约50~60 min,为破坏罗丹明B分子结构的阶段,90%以上的罗丹明B分子在此阶段被降解;最终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