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乙炔为原料气,在铜系触媒存在下,经乙炔二聚反应生产乙烯基乙炔(简称MVA)的反应气体中,常带有氯乙烯(VC)、乙醛(ACH)、2—氯丁二烯1,3(CB)、二乙烯基乙炔(DVA)等。我厂从65年试车至今,一直采用硫酸吸收法分析。该法仅能分析(MVA+DVA)的混合量。据文献报道,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反应气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五种新的5—氨基—1H—1,2,4—三氮唑—3—羧酸的酰胺,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氯丁二烯中间体乙烯基乙炔,是乙炔在Cu_2Cl_2—NH_4Cl—HCl—H_2O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气一液相二聚反应而得。其催化剂酸度的测定,是控制乙炔二聚反应活性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厂乙炔二聚催化剂的酸度分析,一直沿用苏联五十年代的方法,手  相似文献   
4.
氯丁二烯的中间体—乙烯基乙炔,是在Cu_2Cl_2—NH_4Cl—HCl—HO_2催化体系中,由乙炔二聚反应而得。通常在生产中控制氯化铵与氯化亚铜的比为1∶1(摩尔比),由于催化剂的成分比较复杂,分析时相互干扰较大,目前国内对催化体系中氯化铵的分析仍沿用60年代引进的蒸馏法,操作繁杂,耗时较长,易出故障。为方便生产,经过反复试验对比,我们采用了快速(约10分钟)而准确的硫脲—甲醛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