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轻工业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肖俊丽  贺高红  代岩  李皓  曾庆瑞  黄湛 《化工进展》2014,(11):3031-3036
膜分离技术具有投资小、设备简单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CO2分离等方面,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研究表明,聚合物中醚氧基团的存在可有效提高膜对CO2的渗透速率和选择系数。聚乙二醇二甲醚(PEGDME)结构中含有丰富的醚氧基团,同时端基空间位阻提供了较高的CO2扩散系数。本文以液态PEGDME为添加剂,聚偏氟乙烯(PVDF)为共混膜材料,利用聚丙烯(PP)多孔膜为支撑,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分离性能的PEGDME-PVDF/PP共混复合膜。结果显示,随着PEGDME含量的升高,复合膜对CO2的渗透速率和CO2/N2选择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当PEGDME共混含量达到50%时,CO2的渗透速率为42.9GPU,CO2/N2选择性为47.5;随着PVDF浓度的增加,CO2的渗透速率呈下降趋势,CO2/N2的选择系数则缓慢上升;适当降低溶剂蒸发温度,PVDF结晶度降低,有助于提高膜性能;当溶剂蒸发温度为30℃时,PEGDME-PVDF膜对CO2的渗透速率达到84.7GPU,CO2/N2的选择系数达到47.2。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以氯甲基辛基醚(CMOE)、1-甲基咪唑(MIm)和聚醚砜(PES)为材料制备了咪唑鎓化聚醚砜(Im PES),并以其为分离层,聚丙烯(PP)为支撑层制备了用于CO2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考察了咪唑鎓化程度、聚合物浓度、操作温度和压力对Im PES/PP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鎓化程度(DIm)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咪唑鎓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当DIm大于50%后,复合膜对CO2的分离性能有很大提高。当取代度DIm为64%、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测试温度为30℃、压力为0.4MPa时,Im PES/PP复合膜的纯CO2渗透速率为23.92GPU,CO2/N2理想分离因子为65.34。  相似文献   
3.
曾庆瑞  江虹 《化学世界》2019,60(12):865-869
在碱性Tris-盐酸介质中,维多利亚蓝B与氨曲南反应生成蓝色的二元离子缔合物,光谱曲线上出现1个明显的正吸收峰和1个明显的负吸收峰,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620 nm,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424 nm,线性范围均为0.1~8.7 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分别为5.57×10~4 L·mol~(-1)·cm~(-1)(620 nm)和1.92×10~4 L·mol~(-1)·cm~(-1)(424 nm),检出限为0.08 mg/L (620 nm)和0.10 mg/L(424 nm)。若用双波长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7.49×10~4 L·mol~(-1)·cm~(-1),检出限为0.045 mg/L [(620+424) nm]。以正吸收法为例,测定了市售药物中氨曲南的含量,回收率为98.0%~9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4%(n=6)。  相似文献   
4.
咪唑类离子液体对CO2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其进行气体分离可以同时提高膜对CO2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bmim][Tf2N])离子液体对CO2具有较高的溶解选择性,将[bmim][Tf2N]和聚丙烯腈(PAN)共混制备膜液,涂覆在聚丙烯(PP)支撑层上,利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共混复合膜。结果表明,[bmim][Tf2N]的添加对复合膜气体分离性能有明显提高,在离子液体质量分数达到50%后,离子液体逐渐变为连续相,增加了CO2气体的传递通道;气体渗透性能显示其CO2渗透速率可达34.76 GPU,CO2/N2和CO2/CH4理想选择性分别可达49.51和25.14;在随后改变操作压力和测试温度的实验中发现,增大跨膜压差和测试温度均有利于复合膜渗透速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宽体金线蛭组织为蛋白源,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对宽体金线蛭组织进行酶解,然后将酶解得到的多肽与硫酸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经过硫化钠法定性测定,制备出一种多肽-锌螯合物。运用紫外、红外、荧光、X衍射分析技术对多肽和多肽-锌螯合物的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多肽与锌的质量比、多肽浓度对宽体金线蛭多肽与七水合硫酸锌的螯合反应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多肽和多肽-锌螯合物的紫外、红外、荧光、X衍射图谱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图谱明显改变,说明多肽加锌螯合后结构产生了显著变化;最后根据多肽与多肽-锌螯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和多肽金属螯合物的一些结构特性,推断出宽体金线蛭多肽-锌螯合物的一种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6.
江虹  王芳  吴征真  曾庆瑞 《食品科学》2018,39(14):323-327
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测定Cu(II)的双波长-瑞利光散射(dual-wavelength?Rayleigh?light?scattering,DWO-RLS)法,研究RLS光谱特征、适宜反应条件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在最大RLS波长528?nm和次大RLS波长361?nm处,Cu(II)的质量浓度在0.003~0.21?mg/L范围内与体系的RLS猝灭程度(ΔIRL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81?ng/mL(RLS,361?nm)、8.62?ng/mL(RLS,528?nm)和4.61?ng/mL(DWO-RLS,361?nm+528?nm),定量限分别为0.16?mg/100?g(361?nm)、0.14?mg/100?g(528?nm)和0.077?mg/100?g(361?nm+528?nm)。方法可用于多种食品中Cu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
文中建立了测定食品中Cu的二元双波长可见吸收光谱(DWO-VIS)法。在pH 6.8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丽春红S与Cu(Ⅱ)发生反应,在可见光区生成具有一个明显正吸收峰和一个明显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和最大负吸收波长分别为445 nm和510 nm。Cu(Ⅱ)在0.06~1.6 mg/L(正吸收,445 nm)、0.04~1.6 mg/L(负吸收,510 nm)和0.03~1.6 mg/L(DWO-VIS,445 nm+510 nm)内遵从朗伯-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分别为8.70×10~3(正吸收法)、2.04×10~4(负吸收法)和2.92×10~4(DWO-VIS法)L/(mol·cm),定量限分别为0.62、0.38和0.26 mg/100 g。还探讨了吸收光谱特征、适宜反应条件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双波长法用于饼干、面条及奶粉中Cu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9%~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5%~2.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