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铁粉置换法制备出了10~100μm的Cu颗粒,同时采用XRD、SEM、TG和粒度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颗粒经过不同时间氧化可以制备不同组成的Cu-Cu2()-Cu()复合物催化剂,经过球磨处理后,粒度在1~2μm,且Cu-Cu2()-Cu()复合物催化剂性能相比铜颗粒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敦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探索了如何在就业过程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由于具有无损、快速、安全等优点,无核密度仪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施工控制中。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使用无核密度仪检测每遍碾压后的压实度,了解初压、复压、终压过程中压实度的实时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进而优化碾压遍数,得出最佳碾压方案,以指导施工。合理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方案,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二辊周期钢管冷轧的具体过程及特点,编制了一套孔型设计优化系统软件并对其使用方法和具体界面做了简要介绍,还给出了二辊周期钢管冷轧模具系统三维模型的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邻菲罗啉和乙酰水杨酸为配体通过溶液共沉淀法合成了铕的配合物Eu(aspirin)3phen,并将铕的配合物掺杂在聚苯乙烯的有机溶液中,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浸润法制备了荧光聚苯乙烯纳米管/线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荧光纳米管/线的形貌和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配合物在聚苯乙烯中的分布方式以及配合物与聚苯乙烯的相互作用,并初步探讨了荧光纳米管/线的生长机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铕配合物及荧光纳米管/线的荧光发光性质。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一维荧光纳米管/线阵列排列规整,直径与AAO模板的孔径一致。透射电镜测试表征了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并证明了铕配合物的存在。红外光谱显示稀土配合物颗粒嵌在聚合物中,与聚合物基质以物理方式相结合。荧光光谱测试表明了稀土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经掺杂制得的荧光聚苯乙烯纳米管/线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光性质,且纳米管阵列的荧光强度随配合物的掺杂含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结合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实例,从结构设计、温度变化、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出发,总结分析了双块式无砟轨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道床板施工关键点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保证无砟道床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二辊皮尔格冷轧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模拟仿真,以皮尔格冷轧304不锈钢管为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后处理模块对模拟过程中数据进行提取,得到了整个轧制过程中钢管表面残余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铜精矿焙烧-酸浸-置换法得到铜粉,经部分氧化-球磨制备三元铜催化剂Cu-Cu2O-CuO,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评价了其对有机硅反应制备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M2)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与置换铜相比,三元铜催化剂的M2选择性和硅粉转化率明显提高,置换铜的M2选择性和硅粉转化率分别为34.6%和15.7%,经773 K部分氧化和球磨后,Cu-Cu2O-CuO的M2选择性可达82.0%,硅粉转化率可达57.1%. 三元铜催化剂独特的催化性能归因于其较小的粒径及反应过程中形成更多的活性合金相CuxSi,反应符合催化-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密度泛函,分别从HOMO/LUMO和氧化/还原电位两个角度研究硫酸乙烯酯分子(DTD)及其改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通过垂直电离势的方法对化合物电位进行计算,模拟数值与实验数值有较好的吻合,电位展现出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趋势与分子的HOMO/LUMO相符。针对DTD分子结构改性,CO或CC基团的引入对添加剂的氧化稳定性和还原稳定性无益,改性分子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反而变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粮食-水-能源矛盾突出的问题,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分析了其2008~2014年间地下水埋深变化情况,利用能量转换原理计算了各年份的地下水灌溉总耗能及单位粮食产量耗能,进而探讨了地下水灌溉耗能对全市电能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衡水市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1.97m的速度增加,武邑、枣强等七年间的地下水位变幅均超过15m;2008~2014年全市地下水灌溉总耗能从11.95×10~8 MJ上升到14.31×10~8 MJ,单位粮食产量灌溉耗能从356.6 MJ/t上升到393.0 MJ/t;2014年地下水灌溉用电量占全市总用电量的13.9%,对电能消费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结果可为地下水超采区节水、节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粮食-水-能源体系的联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