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爱荣  李净红  张金功 《石油学报》2015,36(10):1199-1209,1298
中扬子西部地区经历了多旋回沉积-构造演化,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为碳质页岩、碳酸盐岩及煤等多种岩性,多数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深部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均处于过成熟晚期,具有多阶段生烃、晚期原油裂解供气特征。在多旋回构造演化中,中扬子西部海相天然气呈现多源多期或同源多期混合聚集、多期调整及晚期次生变化的复杂成藏过程。基于对中扬子西部地质演化背景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有效主力烃源岩,从天然气组分含量、组分参数相关性、烷烃气碳同位素等资料剖析了建南气田各层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油气成藏地质及川东气区资料,厘清了建南气田海相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认为,建南气田海相天然气均为干气,烷烃气碳同位素呈部分倒转,发生过原油裂解供气;二叠系长兴组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气藏气源来自二叠系烃源岩,基本没有志留系甚至更深部气源供给,由原油裂解气和多类型干酪根降解气混合聚集而成,原油裂解气占主体;志留系韩家店组气藏和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属于同源不同阶段天然气混合成因,原油裂解气占主体,气源母质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碳质页岩,几乎没有受到来自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充注。因此,中扬子西部地区海相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尤其以保存条件较好的鄂西渝东区为主,震旦系、寒武系及志留系天然气勘探前景甚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南气田及邻区的天然气组分、烷烃碳同位素等资料,结合区域烃源岩研究资料,研究了该区志留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特征。结果表明,建南气田志留系天然气为干气,非烃气体总含量低且无H2S气体;烷烃气碳同位素均小于-40‰,属于油型气成因,其母源为腐泥型干酪根。ln(C1/C2)-ln(C2/C3)相关性表明现今的志留系气藏以原油二次裂解贡献为主。结合该气藏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建南气田志留系天然气来源于志留系龙马溪组碳质页岩,烷烃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为同源不同期的天然气混合所致,即晚期原油裂解气与早期干酪根降解气混合。中上扬子区广泛分布且已成熟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预示志留系和石炭系的天然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精细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气藏的成藏时间和成藏过程。研究表明,二叠系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不同含气层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差异较大,呈单段式、双段式或多段式,成藏期古流体具有高矿化度性质。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确定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含气层系的有效成藏时间。研究区二叠系气藏群成藏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持续埋深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太原组和山西组原生气藏形成,下石盒子组“泛气藏”形成;晚期抬升调整阶段(晚白垩世),天然气呈束状流快速调整,微裂缝和断裂起沟通作用,下石盒子组气藏和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次生气藏形成。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发育一系列低丰度大型岩性气田。对其中榆林气田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大型平缓构造背景下,河流-三角洲砂体与烃源岩大面积分布且呈"三明治"式间互接触,为低丰度大型气田提供了成藏条件;区域性构造抬升剥蚀和大面积薄层致密砂岩储集层是导致榆林气田储量低丰度的根本原因;低丰度大型岩性气田的"甜点"主要受控于输导体系的质量,尤其在厚层带状砂体—裂缝型输导体系发育区,天然气富集程度高。利用流体包裹体、天然气组分等地球化学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沉降演化将榆林气田形成划分为3个阶段:早中侏罗世,早期生烃侵位与储集层物性改造阶段;早白垩世,成藏要素达到最大优化配置,岩性气藏形成阶段;晚白垩世至现今,构造抬升与大面积薄层致密砂岩储集层有效耦合使气田保存至今成为低丰度大型气田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同时结合盆地模拟及原油裂解动力学计算,对中扬子区南缘永顺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认为加里东期,中扬子南缘地区普遍接受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供烃,局部地区上震旦统烃源岩也形成有效供烃灶,研究区所在的斜坡为油气运移指向区,聚集形成原生油藏.早中三叠世,震旦系和中下寒武统中的原生油气藏在印支构造主幕下发生油气调整,王村古油藏就此形成.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王村古油藏在挠曲构造或逆冲推覆体作用下被深埋,油气藏迅速发生原油裂解,原油裂解气型烃源灶接力供烃,彻底转变为气藏,同时也加速了油气散失的速度.后期在燕山Ⅱ幕强烈改造以及喜山运动的叠加改造下,古油气藏散失殆尽.   相似文献   
6.
李沼  何文忠  何廷鹏  李净红 《辽宁化工》2011,40(4):378-379,430
通过露头剖面、岩心、样品分析及测井等资料对富县Y64区延长组长6段储集砂体分析表明,区内长6段低孔低渗砂体的非均质性强,不同小层存在差异。垂向上,长63至长61的非均值性逐渐增强;平面上各小层非均质性随着砂体变厚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扬子区上震旦统一志留系页岩气勘探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露头、有机地球化学及钻井资料,分析中扬子区寒武-志留系页岩气资源勘探远景.研究表明,中扬子区上震旦统一志留系页岩主要以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或牛蹄塘组)及志留系为主.上述3套泥质岩及页岩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多数已达到成熟一过成熟阶段,是有效页岩气气源岩.中扬子区自加里东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隆升和挤压作用改善了页岩储集性能,提高了页岩气聚集量.湘鄂西区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泥页岩可作为有利页岩气勘探选区,而鄂西渝东区钻井揭示志留系见工业性气流,表明该区志留系页岩气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