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分析南海东部海域钻探失利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勘探存在4种不利因素:钻探目标背离构造脊、构造脊断裂散失、缺乏沟通油源断层、疏导层倒转。PY66翘倾半背斜构造钻探失利的原因是构造脊雁行式断裂造成油气层层爬升漏失,LF141构造钻探失利主要原因是原油没有跨越断层逆向运移。通过分析认识到,油气运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研究探区的油气运移规律,勘探获得了成功,也为今后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LH油田是生物礁灰岩油藏,发育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灰岩油藏内部非均质性强,储层复杂多变,裂缝和次生溶孔发育,油层分布和储层物性较难认识和预测。基于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GVR)成像测井拾取的沉积倾角,利用Petrel平台的eXpandBG软件对井旁构造进行模拟。在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倾角计算基础上,分析地层构造类型和构造趋势,进行构造倾角的近井投影,得到近井储层构造顶面分布图。通过三维井周构造模拟分析,可以对局部微构造进行精细刻划,分析物性与构造的关系,为后续开发井钻探、地质导向实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利用模拟结果对区域构造图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认识:断层圈闭、地层岩性尖灭、古近系领域取得油气勘探新突破;深水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具有北油南气特征;不断突破油气藏勘探“禁区”。这些新突破和新认识实现了珠江口盆地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的跨越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长时间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时期不同、测井仪器不同、刻度标准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使得测井资料存在误差,对测井综合解释和储层评价带来影响。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归一化处理,预处理改善单井测井质量、多井测井资料归一化和标准化消除井间差异,最大限度去除非地层因素的影响,获得可靠的测井资料。以归一化的测丼资料为基础,以岩心资料为依据,建立关键井的测井解释模型和响应参数,发挥多井解释优势,加强储层横向对比,进行精细解释,指导油田深入挖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海深水某气田是由一系列线状的水道复合砂体组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比较分散,若给定岩石的任一孔隙度后,渗透率变化范围很大,孔隙度相近的不同地层,渗透率可以相差1~2个数量级,用传统的岩心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建立关系式来估算储层渗透率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采用取心井岩心,实验室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毛管压力等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和Winland孔喉半径(r35)分类法,将储层分为四级流动单元,将流动单元指数分类法推广到无取心井和储层段,计算出的储层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比较接近,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同时,通过流动单元分类,搭建起储层岩性、物性与孔隙喉道半径之间的关系,为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参数的解释精度。利用流动单元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流花X-1油藏是在台地边缘上发育起来的生物礁灰岩岩性油藏,为孔隙-裂缝型储层,裂缝和次生溶孔发育。利用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GVR)资料对该区裂缝及次生溶孔进行定量评价,据此建立电阻率成像测井裂缝有效性评价标准,并结合实例对该标准进行了验证。结合GVR资料对该区裂缝发育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该区裂缝在平面和剖面上发育特征有较明显的规律性,裂缝发育程度受局部构造控制,礁核部位主要发育溶蚀缝和孤立缝,礁后部位主要发育成组缝,远离礁核方向,裂缝角度变高,裂缝有效性变好,次生溶孔的发育一定程度上受控于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