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稀酸酸解反应工艺,利用机械活化-稀酸酸解反应耦合技术,在磁驱转动的球磨反应装置上进行了钛铁矿的酸解反应。考察了反应器旋转速率、酸矿比、球料比及硫酸浓度等对酸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分数为60%、酸矿比1.6:1、球料比10:1及反应温度90℃条件下,与原矿浸出反应空白实验相比,采用活化-浸出耦合反应的浸出速率明显提高,浸出2 h酸解率从32%提高到49%,所得钛液的稳定性大于450 mL。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耦合反应使得矿物颗粒不断破碎、细化和脱落,使剩余未活化芯继续活化并不断反应浸出。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我省化工石油战线广大职工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整顿企业为重点,战胜了种种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个战线出现了近几年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软件的维护工作也随之越来越复杂。绝大部分软件开发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维护或者扩展原有的系统上面,而不是重新开发新系统。因此,对于软件系统的维护问题变得极其重要,对于遗留软件的维护、理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分别介绍了程序理解的模型及工具,并结合程序切片技术探讨程序切片在程序理解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规则树-栅格图像分层次关联规则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规则树来进行图像关联规则的分层次提取。还提出了规则树的截断、半深度优先、图像掩模和分层次灰度范围自动生成等优化技术,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使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多货郎担问题的基本定义,对2-货郎担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学描述,并对利用遗传算法解多货郎担问题提出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醋酸乙烯酯为酯化剂,制备低取代度醋酸酯淀粉,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并以取代度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工艺条件,即反应体系pH值10.25,反应温度26℃,反应时间1h,酯化剂用量1g。  相似文献   
7.
二月一日至二月十日,化肥公司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重点硫酸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会议,这是一次总结交流经验和讨论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会议。在会上,化肥公司杜均同志作了重要报告,指出硫酸工业赶超的方向。杜均同志的报告共分三个部分,本刊刊登了其中的第二、第三两个部分的摘要。  相似文献   
8.
以攀西地区钛资源为基础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每吨钛白粉要排出6~8 t浓度为20%的废稀硫酸,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稀硫酸酸解工艺,可以有效回用废酸,避免废酸排放,降低生产酸耗。设计了1套稀硫酸酸解装置,采用磨浸结合的机械活化-稀酸酸解反应耦合工艺,在反应器转速70 r/min、球料比10∶1、酸矿比1.5∶1、硫酸浓度60%以及温度70℃优化工艺条件下,钛铁矿中钛浸出率达到80%。试验所得到的钛液浓度为130 g/L、F值为3左右,钛液稳定性≥350 m L,所得钛液符合硫酸法生产的合格钛液要求。磨浸耦合反应工艺,采用磨球机械活化钛铁矿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钛铁矿的反应速率,增强反应过程中液固传质,有效改善稀酸介质中钛铁矿的反应活性。新的稀酸酸解工艺,不仅节约酸耗、全部回用废酸,还有效减轻酸解过程酸雾排放污染,是解决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环保问题的一条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醋酸乙烯酯为酯化剂,制备低取代度醋酸酯淀粉。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工艺条件,即反应体系pH值10.5~11.5,反应温度26℃,反应时间1 h,酯化剂用量1.5 g。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铀成矿光谱吸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在Matlab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高光谱物谱建模研究;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算法进行了物谱关联模型挖掘探索;并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基因表达式编程模型在测试数据上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尽管后者训练时间要比前者长,但预测精度较高、结果易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