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组播为组通信提供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而组密钥管理是安全组通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haddoud和Varadharajan在安全特定源组播体系结构中利用Yi,Varadharajan和Zhao的分布式公钥加密算法提出了一种信道密钥管理方案。我们首先论证在该算法中使用强的单向散列函数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诱发敌手利用剩余类环中的零因子对其发起一种被动攻击。其次通过重新配置系统参数,改进后的G算法既能提高抵抗零因子攻击的能力,又能保持理想的语意特性。然后对其方案中组管理者使用的加密密钥进行了简化计算,并分析了其方案不适用于大型安全组通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硬质结构泡沫剪切测试过程中样品与模具结合面容易脱胶造成结合面异常破坏现象进行研究与改善,系统研究了模具光洁度、偶联剂、胶黏剂类型、凝胶时间及温度等对试样剪切测试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类型的胶黏剂对聚氯乙烯(PVC)硬质结构泡沫的剪切性能测定过程中破坏形态影响显著,环氧树脂胶黏剂是合适胶种;偶联剂处理、模具光洁度、凝胶时间、后固化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影响样品与模具的黏结界面的强度,最终影响样品剪切测试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聚氯乙烯(PVC)糊树脂的分子特征、颗粒形态、水萃取液p H值出发,综述了树脂各因素对PVC交联泡沫塑料的影响,并给出了选择PVC糊树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聚合工艺下的聚氯乙烯(PVC)糊树脂进行测定,并对160℃下树脂颜色的变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相同聚合工艺下的糊树脂具有类似的颗粒形态,但在热作用下树脂的颜色变化不一;而不同聚合工艺下的糊树脂颗粒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乳液聚合法生产的糊树脂热降解后的聚结紧密程度明显高于微悬浮聚合法;同时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条件下的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糊树脂的动态热学性能较微悬浮聚合的糊树脂较好,但是其静态条件下的热着色性较后者差,这对后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粒径分布在450~600μm的无规明胶颗粒为致孔剂制备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海绵体,以纤维蛋白凝胶为负载聚氧化乙烯-b-聚赖氨酸(PEO-b-PLL)/DNA粒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传递介质,通过负压将其导入PLGA多孔支架,在凝血酶和Ca2+作用下原位凝胶,构建了一种负载PEO-b-PLL/DNA粒子的PLGA/纤维蛋白凝胶/BMSCs复合支架。系统地表征了复合支架的形貌及微结构。考察了PLGA海绵体和纤维蛋白水凝胶的体外降解性能以及PEO-b-PLL/DNA粒子的体外释放行为。重点研究了BMSCs在复合支架中的形态、活性和向软骨细胞分化等生物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LGA海绵体具有高孔隙率、高孔连通性;纤维蛋白凝胶均匀填充在PLGA海绵体孔隙中,而PEO-b-PLL/DNA粒子分布在纤维蛋白凝胶三维结构中;体外降解实验显示,8周后PLGA分子量为初始分子量的50%以下,而伴随着纤维蛋白凝胶的快速降解,PEO-b-PLL/DNA粒子被快速释放到溶液中;体外细胞培养结果显示,BMSCs在复合支架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形态、活性和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