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涤纶短纤维油剂的润湿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涤纶短纤维生产中3种上油方式对油剂润湿性的要求以及影响油剂润湿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喷淋上油对油剂润湿性要求最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润湿性越差;聚氧乙烯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性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加而降低,醇醚与酚醚的润湿性一致,而胺醚的润湿性则相对较低。研制了适合喷淋上油的新型涤纶短纤维油剂,其表面张力小于43 mN/m。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容量高速纺丝的涤纶短纤维用油剂JDS -2 0 5 /JDS -2 0 6配方。该油剂中含有特种结构的烷基磷酸酯钾盐和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单体。该油剂经过了 1,7.5 ,3 0kt/a装置的工业应用和纺纱评价 ,在3 0kt/a大容量涤纶短纤维工业装置上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的稳定性极大地影响其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该文应用胶体化学理论,从乳状液稳定性原理出发,对烷基磷酸酯钾盐的乳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初生皂法乳化工艺,乳化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10~20min,控制反应产物的pH=10±1,可得到含有溶致液晶的、类似双连续型的稳定的烷基磷酸酯钾盐乳液。  相似文献   
4.
上海石化化纤油剂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化纤工业基地之一的上海石化,在进行与化纤相配套的油剂的开发和生产已有20年的历史,文章对此历程作了阐述和分析,并将 国与国我状况相比较,得出上海石化的优势所在,提出加快开发生产和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碳脂肪醇磷酸酯合成的~(31)P-NMR波谱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毓莹  戴伊萍  舒建生  沙晓祥 《精细化工》2002,19(2):102-104,108
采用 3 1 P NMR波谱对高碳脂肪醇与五氧化二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定量地表征了产物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结果表明 :单酯 (MAP)、双酯 (DAP)、聚酯 (PAP)和磷酸盐 (PA)在 3 1 P NMR波谱上的化学位移分别为 :3 5~ 4 6 ,0 8~ 1 1,- 9 0~ - 10 0和 3 0~ 3 5 (当pH =9时 )。同时为不同用途的脂肪醇磷酸酯盐提供了可选择的和稳定的合成条件 ,即 :在n(ROH)∶n(P2 O5) =(2 3∶1 0 )~ (3 1∶1 0 ) ,反应时间 2~ 3h ,反应温度不大于 10 0℃条件下 ,P2 O5的转化率大于 95 % ,MAP、DAP和PAP的选择性分别为 4 0 %~ 6 5 % ,2 5 %~ 33%和 10 %~ 30 %。  相似文献   
6.
涤纶短纤维油剂可纺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涤纶短纤维油剂实验室可纺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以纤维的表面电阻的大小来评价油剂的抗静电性能;以纤维与金属之间的动摩擦系数来评价油剂的平滑性;用纤维与纤维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之差来评价油剂的集束性。并应用该体系来评价涤纶短纤维油剂的抗静电性、平滑性、集束性等可纺性能,工业应用结果与评价结论相一致,证明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