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硫化促进剂对使用硫磺硫化的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橡胶中加入硫磺一般用加热方式可达到硫化的目的,但是,如果没有硫化促进剂硫化就会变得非常缓慢,并且硫化胶的性能也是非常之低。硫化促进剂可加速硫化反应并改善橡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包括轮胎制造企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要推广采用非石油裂解材料制造轮胎的理念。现在已有两种轮胎提高了非石油裂解材料的使用比例(2006年,这两种轮胎中使用的非石油裂解材料已经高达70%,2008年已提升至97%)。现在,通过天然材料改性和生物转化技术的推广使非石油裂解材料的使用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橡胶加工助剂的进展及最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橡胶加工助剂的作用、基本分类和功效,对橡胶加工助剂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硫化剂     
硫化剂可以按硫磺和硫给予体两种进行分类,硫磺包括硫磺粉、经表面处理的硫磺、沉淀硫磺、胶体硫磺和不溶性硫磺等等。硫给予体包括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二硫化烷基酚、多硫化合物及一些促进剂等。该文主要介绍它们的特性,另外,还描述了用助硫剂与硫磺结合进行硫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中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在模拟职业工作条件下,对防护手套材料在溶液中耐纳米粒子的行为进行评估。具体模拟动作是,将可以弯曲丁腈橡胶手套样品在水中与纳米二氧化钛接触,通过人的手指的弯曲产生了机械变形。首次分析显示:经过长时间的动态变形之后,纳米二氧化钛溶液渗透手套材料中。这种结果归因于防护手套材料在重复的机械变形及在胶体溶液的作用下导致了其在力学性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设备制造商正面临着快速设计样品、迅速转换产品和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压力。高功能设备层出不穷,进一步简化操作是发展趋势。导电胶在高功能设备制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不仅具有粘接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压敏胶粘剂对不同材质之间的相互粘接、接地和屏蔽应用这些优势,正在快速替代以往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焊接操作。  相似文献   
7.
聚偏氟乙烯(PVDF)/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体经动态硫化后能得到一种耐热和耐油的热塑性弹性体(TPE)。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动态机理分析(DM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TPE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相分解发生在动态硫化过程中,TPE由PVDF富含基料和ACM富含亚微米粒径的交联粒子组成,其中PVDF晶片是衍变而来的。该TPE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即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较大的扯断伸长率和优异的高形变状态下的应变回复率,同时还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性。在ACM富含的粒子中PVDF晶片的存在可能是赋与优异耐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硅橡胶与氟橡胶共混胶的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电性能研究表明,硅橡胶和以四氟乙烯/丙烯/1,1二氟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基料的氟橡胶的共混胶中,两相是不溶混的。随着氟橡胶相在共混胶组成物中含量的增加,介电损耗因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增加。氟橡胶中1,1二氟乙烯链段的松弛活化能受组成物中硅橡胶的影响,硅橡胶的含量越高,氟橡胶中含氟链段的活化能越高。共混胶中的界面极化与氟橡胶分散在硅橡胶基质中的含量多少有关,氟橡胶分散性越好,极化度越高。当共混胶中的硅橡胶与氟橡胶之比为75/25时,共混胶的介电常数比纯硅橡胶的高,同时亦提高了1,1二氟乙烯链段自由旋转的能障,导致最大的偶极松弛活化能产生。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天然橡胶硫化胶热老化后对导热率的影响。不论炭黑含量多少,都可以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激光闪光法测量2 mm厚天然橡胶板的导热率。因此,测量导热率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热氧老化的评估方法。另外,用温度波热分析法可以测定从天然橡胶板中裁取200μm厚度薄片的热扩散率。在热氧老化条件下,纯天然橡胶板发生了软化,而配合了炭黑的胶板则在其表面发生了硬化,内部则发生了软化。通过对天然橡胶板导热率和天然橡胶薄片热扩散率的测定,阐明了天然橡胶硫化胶中炭黑影响热氧老化的机理,尤其是配合了炭黑的2 mm厚的胶板在热氧老化后,其表面和内部的变化过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