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Ⅱ)——非均质控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并系统地提出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重点以牛庄洼陷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为例,详细论述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区别: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到油源和构造条件的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中强调的核心思想。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而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来讲,油气不均一分布的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在油藏评价、准确计算油气储量、井位部署等油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杂砂砾岩体稠油储层岩性识别是测井精细解释的重要前提,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方法对主成分测井曲线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建立识别岩性的测井相-岩相数据库,对其它未取心的井进行岩性识别,由取心井验证,识别符合率可达到83.3%。按照此方法开发了岩性识别软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构造背景和火山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重磁等资料,研究认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的岩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其岩石类型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相的分布受中心式火山喷发的控制,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围绕火山口呈环带状分布,将其岩相划分为3种亚相和6种微相,建立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岩相分布模式,并结合该区勘探开发的现状,探讨了不同岩相对油气储层发育程度的影响,发现火山沉积相带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带.对预测盆地内其他次级断陷的有利潜山储层分布区,开拓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承焰  高国强 《断块油气田》2007,14(1):19-20,49
陆相浊流沉积与海相浊流沉积之间在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方面存在不一致性.其中浊积沉积体系的形成在海相浊流沉积中主要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而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沉降、碎屑物质的供给等变化。对梁家楼油田中区的沙三中湖底扇进行了研究,结合湖底扇沉积体系控制因素,划分对比了区内沉积时间单元。  相似文献   
5.
低渗-致密气藏开发的关键是“甜点”的识别和预测,为探索海上少井、深层低渗-致密气藏“甜点”类型及成因,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利用岩心观察,铸体、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核磁共振,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孔渗测试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X气田“甜点”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区“甜点”定义进行探讨,并根据理论产能、物性、孔隙结构和束缚水含量将“甜点”分为3类:Ⅰ类“甜点”为高产气藏,以Ⅰ类孔隙结构为主,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22%~57%;Ⅱ类“甜点”为中产气藏,储层中主要发育Ⅱ类孔隙结构,其次为Ⅰ类孔隙结构,少见Ⅲ类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45%~55%;Ⅲ类“甜点”为低产气藏,主要以Ⅲ类孔隙结构为主,发育少量Ⅳ类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多处于45%~55%。认为Ⅰ类和Ⅱ类“甜点”能够实现现阶段经济有效开发,Ⅲ类“甜点”为后期开发的“潜力层”。研究认为,埋深是控制“甜点”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4 000 m以深基本不发育Ⅰ类和Ⅱ类“甜点”;沉积环境是控制“甜点”发育的内因;事件性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是Ⅰ类和Ⅱ类“甜点”的重要影响因素;溶蚀作用是Ⅲ类“甜点”的主控因素;构造运动是研究区气藏“甜点”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厚油层层内优势窜流通道定量识别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厚油层引入能有效表征优势窜流通道的4项参数,应用加权K-means聚类算法开展优势窜流通道的定量识别方法研究。利用该方法对乾安油田Ⅰ区Ⅶ砂组油藏59口井177小层进行识别,诊断出22口井存在优势窜流通道,与研究区示踪剂检测结果基本相符。根据优势窜流通道的单井识别结果,绘制了优势窜流通道平面分布图,研究其分布规律。优势窜流通道的分布区域主要受砂体微相、砂体形态及古水流方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苏北盆地为例 ,探讨了断陷盆地成藏动力系统类型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苏北盆地第三系成藏动力系统可以划分为 3种类型 ,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特征和分布规律。深凹 斜坡带E2 d E2 s成藏动力系统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 ,烃源岩成熟度和盖层条件控制油气的分布 ;深凹 斜坡带K2 t E1f成藏动力系统油气主要分布在斜坡带和生烃次凹之间的构造高带上 ,侧向遮挡是油气成藏的关键 ;断阶 凸起带成藏动力系统油气主要分布在控凹断层上升盘的圈闭中 ,断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匹配关系控制油气藏的形成 ,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各种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化热解资料不同组分的影响程度不同。该文从影响机理入手,分别建立了地化热解资料的样品重量、孔隙与体积及轻、中及重质不同组分的校正模型。对不同来源地化热解资料校正之后,在准确求取残余烃含量和含油气总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油饱和度评价模型,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料校正、原油密度和残余烃含量求取及含油饱和度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储层、层位、原油性质的21口井共32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滨南油田沙二段薄层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孔渗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图象分析等储层实验室测定技术,对滨南油田沙二段储层进行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储层潜在敏感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从而得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体,因其砂质纯净,分选好,具良好的储油物性,且与有利于生油的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为有利含油相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港滩海张东地区“井少、井距大、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特点,提出地震地质精细预测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技术,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地震、测井等多种技术手段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储层准确预测和精细描述的关键。由于研究区目的层具有横向变化大、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所以本文采用拟声波随机阻抗反演并结合地震频谱分析技术进行精细的岩性储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砂体的预测效果与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作为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及其综合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