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通过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平板类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产品模型,借助注塑成型CAE软件Moldflow对该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数学处理,得到了气体注射参数对气道穿透长度的影响规律、气体注射参数设置及气道穿透长度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2.
以IS0355系列2BD圆锥套圈冷辗扩为例,采用成对闭式辗扩的方式,以达到减小成品宽展和形成良好端面的目的。运用DEFOR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圆锥套圈的成对闭式冷辗扩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以GCr15轴承套圈为研究对象,引入冷热复合处理工艺,将一次冷处理+一次低温回火作为一个冷热循环,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了冷热循环前的组织状态、冷处理温度及冷热循环次数对GCr15轴承钢微观组织形态、碳化物性质、材料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淬火后直接进行冷热复合处理,低的冷处理温度和增加循环次数能有效增加组织及碳化物的均匀性,提高宏观硬度和组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复杂形状工件的表面强化,以电磁场和温度场的控制方程为基础,在ANSYS中建立了多道次点式连续移动感应淬火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各个道次之间感应器移动轨迹的重叠宽度,对多道次连续移动感应淬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重叠宽度对多道次淬火区域温度场分布和组织转变规律,并通过金相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轨迹的重叠宽度大于一定值时,后一道感应加热过程会使得前一道已淬火区域部分发生奥氏体转变,且由于存在热积累效应,后一道轨迹相比前一道轨迹的完全奥氏体化深度和部分奥氏体化深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企业报价的自动化建设,利用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Server 2005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Web)的模具报价系统.介绍了Web系统的三层应用模式,对系统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功能模块及其数据库的设计的相关方面做了介绍,对系统的实现也做了阐述.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系统核心部分的功效.设计出的基于Web的报价系统(B/S)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双球面截面环件轧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不同进给速度和相同进给速度、不同轧制比下的环件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比较,揭示了进给速度和轧制比对双球面环件轧制宽展变形与力能参数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冷辗扩技术在新时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无缝环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高性能轴承的需求,其中冷辗扩技术就是制造高质量无缝环件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冷辗扩技术的研究开发情况作了总体概述。  相似文献   
8.
对奔驰E320轿车雨刮器进行了运动分析。在雨刮器传动机构设计中,利用交叉连杆机构能解决雨刮器往复运动中摆角的设计问题,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可实现在不增大雨刮器尺寸的前提下增大雨刮器擦拭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阐述了连线补偿与法向补偿的差异及适用情况,提出了基于单元法向的插值补偿方法,将其运用于S梁的回弹补偿。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插值补偿法将零件回弹偏差减小了73%,能有效修正板料冲压成形回弹偏差。  相似文献   
10.
GB/T15825.1<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成形性能和指标>是GB/T15825成套技术标准中的第1部分,也是这套标准的综合运用指南.本文通过简述冲压成形性能应用技术的跨学科性质,说明了这部分标准的主要技术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修订工作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并进一步阐述了对这部分标准所进行的主要技术修改和技术更新内容,同时还说明了相应的技术修改和技术更新的原因,以及对修订标准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