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理员后台管理、权限审核、动态呈现等技术,为技术人员选拔及人才统计提供数据基础,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接种比例对厌氧发酵产物挥发性脂肪酸组分及其产量、气体组分、pH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接种比例为4∶1时,乙酸和VFA产量在第4 d达到最大值9.34 g/L和15.13 g/L,其中VFA中乙酸占60%(质量分数)以上,气体组分中CO2是主要成分,COD去除率达到36.8%,pH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其变化幅度在4-6之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入,计算机网络在企事业单位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单位运营和处理业务的重要工具.网络安全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介绍了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上网行为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使用离子液体替代传统溶剂参与调节结晶过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以获得新颖的晶体结构是药物晶体工程的研究前沿。研究人员在离子液体体系中得到了使用传统溶剂无法制得的药物晶型或晶习并进行了相应机理的初步探索。针对离子液体在药物晶体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从离子液体的组成和性质及其在药物增溶、药物晶型及晶习的调控和药物共晶及盐的制备几方面展开,首次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红外光谱、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理进行分析,其中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影响。最后针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如离子液体的选择处于盲筛阶段,相应机理研究缺乏和应用范围不广泛,指出建立系统的离子液体选择标准和深入研究机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添加金属Pd对Ru/C催化剂进行改性,提高了L-氨基丙酸加氢制备L-氨基丙醇的收率和光学选择性。采用ICP-MS、XRD、TEM和XPS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Ru Pd物种在载体活性炭上分散均匀粒径较小,Pd原子的加入可显著改善Ru的电子特性,调变不同的Ru Pd原子比,可影响Ru Pd物种的存在状态,进而影响L-氨基丙醇的收率和光学选择性。在氨基丙酸浓度为0.9 mol·L-1,磷酸浓度0.69 mol·L-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的20%,反应温度95℃,压力4.0 MPa的反应条件下,Ru Pd原子比为3∶1时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L-氨基丙醇的收率达到99.7%,产品的光学选择性同样达到了99.7%,同时催化剂能循环使用20次,催化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奥拉西坦简单冻干往往导致所需时间长、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本文应用MS软件计算了山梨醇和奥拉西坦晶体各个晶面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山梨醇和奥拉西坦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较小,实验也证明冻干过程中奥拉西坦晶型、晶习不受山梨醇影响。通过DSC和热台显微镜分析,奥拉西坦简单冻干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原预冻过程处方逐步冻凝产生的是玻璃态,不利于水分子升华干燥,因此本文提出奥拉西坦冻干过程的逐步冻凝结晶工艺,改变山梨醇的结晶状态,使各组分分别冻凝分离成微晶态,实验放大结果表明冻干所需时间大幅度缩短,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第三十讲聚氨酯塑胶跑道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MDI型聚氨酯塑胶跑道树脂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无颗粒跑道、纳米塑胶跑道技术、无防滑颗粒塑胶跑道技术、低成本塑胶跑道技术等技术进展,同时介绍了聚氨酯塑胶跑道的应用意义、机理和最新应用进展,分析了MDI型聚氨酯塑胶跑道代替TDI型塑胶跑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手性是自然界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性质,约半数以上的药物活性成分含有手性中心,受手性分子的空间立体选择性影响,手性对映体药物往往较其外消旋体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更低的副作用,因而,精准制备手性单一对映体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手性外消旋体拆分是制备单一对映体的最高效、便捷的途径,而结晶拆分是实现手性单一对映体分离最为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技术。综述了近年来手性药物结晶拆分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结晶拆分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于经典拆分方法 (非对映体成盐拆分和优先结晶)和近年来发展的基于优先富集和Viedma熟化的对映体拆分新技术以及结晶拆分的强化方法,并简述了色谱、膜分离等其他手性外消旋体分离方法。最后,对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成核作为溶液结晶的第一步,是决定晶体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成核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成核理论和非经典成核理论。相比于仅以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均匀稳定结构为单元的经典成核理论,非经典成核理论以纳米级前聚体为单元,这类单元涵盖了聚集体、纳米粒子等介尺度非均匀动态结构,导致形成的非经典成核过程更为复杂,需在传统的化学、化学工程和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介尺度科学研究方法完成其核心规律的探究。为此,总结了二步成核理论、预成核团簇理论、粒子附着晶化理论以及其他新提出的非经典成核理论,分析了其中的介尺度结构及其时空动态行为,并探讨了利用介尺度数学模型对现有成核数学模型的修正和优化的思路,最后对溶液结晶中晶体成核的介尺度研究范式及理论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