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冶金工业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了980 MPa级别冷轧双相钢在连退线入口非焊缝处断带的产生原因,结果显示,热轧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且两相分布均匀,钢板通宽方向上硬度分布均匀.冷硬钢板组织为典型的纤维状两相组织,且宽度方向上硬度分布也比较均匀.断口呈撕裂状,且存在较多的韧窝,为典型的韧性断裂.断口附近存在较多大小不一的裂口,且钢板板...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分析比较了连续退火过程中均热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C-Si-Mn系DP78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热温度的增加最终组织中马氏体含量增加,但均热温度过高时过多的奥氏体生成,降低了双相钢中马氏体的碳含量,因此抗拉强度随均热温度增加,但780℃以上时抗拉强度则略有下降。过时效温度升高到320℃以上时,马氏体分解加剧,组织中析出更多碳化物,同时逐渐出现贝氏体,降低了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改善了伸长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油套管钢J55冲击功较低的问题,对生产工艺及其产品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确定冲击功低是因为带状组织造成。影响带状组织的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加热炉制度以及精轧负荷的分配差异所造成,同时卷取温度对带状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ICP-AES同时测定结瘤物中Ti、Mg、Al、Ca、Si、Mn和Fe的分析条件。结瘤物试样以过氧化钠为熔剂,于镍坩埚内进行快速熔融,熔块以热水浸取,HCl溶解试样,制成母液。采用标准溶液制定校准曲线和内标法,ICP光谱仪直接测量试样溶液中Ti、Mg、Al、Ca、Si、Mn和Fe含量。通过选取合适的工作参数与观测方式,采用基体匹配法测定了合成样及结瘤物样品,合成样品的回收率在98%~104%,实际样品独立测量8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RSD<2.0%,n=8),本方法适用于生产检验。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低合金钢板产品的质量稳定一直是汽车用户和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屈服强度为700 MPa级的高强汽车大梁钢板.本文利用光镜、电镜和EBSD观察分析了不同成分的700 MPa级大梁钢W撑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晶界取向和钢中析出相.结果表明,铌钛微合金化强化的700 MPa级大梁钢较单钛强化的大梁钢晶粒细小均匀,折...  相似文献   
6.
对700 MPa级汽车大梁钢进行了热轧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层冷工艺和不同的卷取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后不同的冷却工艺中,前段集中冷却模式所得到产品强度高于后段集中冷却模式所得到的产品强度,两段冷却模式所得到产品强度最优;在相同的冷却模式条件下,降低卷取温度,...  相似文献   
7.
耐酸钢具有比碳钢更强的耐酸性能,比耐酸不锈钢更低的合金成本,与涂镀产品相比又减少了电镀/热镀工序,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合金元素对耐硫酸露点腐蚀钢耐蚀行为、表面质量的影响,对耐蚀钢实际生产中热轧表面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改进措施。Cu、Sb、Sn、Cr元素的添加在耐硫酸腐蚀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Cu、Sb的选择性氧化会引起一系列表面质量问题,如“铜脆”和氧化铁皮色差,是工业生产的难题。研究发现,Ti能够以鳞片状富集在锈层内部,通过添加钛元素提高晶界密度;优化连铸工艺,避免铸坯在第三脆性区矫直开裂;缩短铸坯在加热炉时间、铸坯加热快速通过铜熔点区间和降低精除鳞温度等措施,在提高强度、有效消除“铜脆”缺陷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晶间腐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合金钛在耐酸钢中的作用及低成本耐酸钢的应用前景。认为,以Sn、Ti替代Sb,实现绿色环保生产,避免耐酸钢在使用过程中的全生命周期污染是新一代耐酸钢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BSD、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JMatPro软件研究了 Nb-Ti复合微合金化800 MPa级扭力梁用钢热轧板在汽车扭力梁围管和焊缝矫直过程中的开裂原因.对三种不同成分的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纳米析出相的研究结果表明,围管和焊缝矫直开裂的主要原因为:3#钢中添加了 Cr、Mo、V...  相似文献   
9.
利用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轧后冷却模式对集装箱用耐候钢SPA-H显微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并对相关相变机制和力学性能改善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卷取温度不变,轧后冷却模式由前端冷却改为适当空冷后末端冷却后,显微组织中珠光体相变受到抑制,铁素体含量增加。钢板屈服强度、屈强比明显下降,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显著下降。采用末端冷却模式,由于应变诱导铁素体形核和长大的时间充足,使变形奥氏体大部分转变为铁素体组织,组织细化程度提高。钢的强化机制由珠光体强化转变为铁素体细晶强化,是力学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DP780高铝(铝质量分数在0.55%~0.70%)双相钢经热轧、头尾激光焊接、酸洗、冷轧后,其带钢表面出现印迹,通过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硬度分析研究了印迹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DP780双相钢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中的铝元素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铝,氧化铝未能在酸洗中有效清除;在冷轧时硬质氧化铝造成工作辊损伤,从而在带钢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