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3篇
轻工业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淀粉、明胶和牛皮下脚料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增塑荆、交联荆、填充荆、脱模荆等物质,经注射成型制备狗骨头(宠物玩具),研究了最佳配方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钛酸酯偶联剂对竹粉/PVC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竹粉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竹粉/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并研究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能改善复合材料中竹粉与PVC间的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压发泡工艺制备一次性淀粉餐具,研究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模压发泡工艺的参数及一次性淀粉餐具的性能。结果表明,模压发泡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模温度190~200℃,下模温度为180~190℃,保压时间为25s。该工艺每件制备的一次性餐具其力学性能、卫生指标和生物降解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肉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磺胺类药物(SFAs)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模拟研究磺胺类药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分析反应介质对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的影响,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SFAs-MAA之间的结合作用,为制备合理的印迹聚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畜禽骨骼及其蛋白质资源综合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畜禽骨骼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天然资源,尤其是其具有较高吸收率和生物学效价的骨蛋白质资源。我国的畜禽骨骼资源丰富,但目前对于畜禽骨骼的开发利用局限性较大,本文对国内外的骨骼开发利用状况进行阐述,重点对畜禽骨骼蛋白质利用价值以及其综合利用进行综述。对我国畜禽骨骼的蛋白质开发既能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又能提高我国蛋白质来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葛根淀粉的酶法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儿童玩具,确定了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淀粉玩具的力学性能和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和三偏磷酸钠为酯化剂,研究了经双酯化改性后淀粉的流变学特性及其对面条、儿童玩具的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双酯化改性后淀粉糊的透明度上升、冻融稳定性增强、热稳定性提高、抗剪切性提高。添加双酯化淀粉制作的面条硬度下降、弹性增加、咀嚼性和回复性提高,综合品质有所提高;用双酯化淀粉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的淀粉玩具,软硬适中、弹性好、内聚性和回复性优良,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玉米淀粉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天然高聚物玉米淀粉为原料,经增塑、增强、交联后制备全生物降解薄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三种增塑剂的协同作用最佳配比,探索了增强剂、交联剂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该薄膜的生物降解特性,并通过X-衍射对该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增塑剂的最佳用量为15%水、2%丙三醇、2%尿素,20%增强剂聚乙烯醇、5%交联剂乙二醛,所制备的膜强度达到国标GB4456-84所规定的标准;淀粉经塑化、交联后,次价键断裂,晶区被破坏,使淀粉具备热塑性。该膜微生物生长达到4级,土埋20天后,失重率达到90%。该研究结果为用淀粉制造一次性生物降解膜、消除“白色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突变的红色红曲菌M805为出发菌株,以亲本菌株M-7为对照,初步研究了其在土豆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变化、碳源消耗、蛋白酶活力以及DNA完整性等与自溶相关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M805在生长进程、碳源同化以及蛋白酶分泌的能力方面与亲本菌株M-7存在明显的不同.在10d的测定中,M805未见规律的生长曲线进程,而亲本菌株M-7在旺盛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的特征明显;在整个的发酵过程中,突变株805产生蛋白酶的量要明显高于亲本M-7,其中M805第7d蛋白酶活最大,达7.512μg/mL,而其亲本第6d达最高,为5.25μg/mL.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红曲菌自溶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