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子发射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水样理化性质及现场垢样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其结垢成因.检测的水样中均含有结垢性离子HCO3-+CO32-、Mg2+、Ca2+、SO42-、Ba2+与Sr2+,且管线结垢原因主要是由B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造成的.采用集中诱导成垢技术进行现场试验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集...  相似文献   
2.
原油对水相泡沫稳定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述原油对水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别介绍了原油在水相泡沫中的存在状态,原油对泡沫的稳定或破坏机理。原油对泡沫的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稳泡或消泡也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作业中,诸如泡沫驱油、泡沫堵水、堵气、泡沫排液、泡沫压裂等作业效率。重点阐述了假乳液膜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总结出原油在水相泡沫体系中以溶解油或乳化油两种状态存在。原油溶解于水相胶束中(溶解油)可降低泡沫的稳定性。大多原油在水相泡沫中以乳化油滴形式存在,油滴与气泡之间被假乳液膜隔开,假乳液膜决定了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假乳液膜稳定性好能促进三相泡沫的稳定性;而假乳液膜稳定性差就加剧了三相泡沫地破裂。通过评述指出了原油与水相泡沫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分析压裂返排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的腐蚀防护技术,即合理选用材料、缓蚀剂技术、涂层技术和阴极保护技术,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结果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应多选用非金属材料;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可溶性和水中分散性、毒性小的缓蚀剂;涂层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阴极保护技术目前应用较少,应加大推广力度。结论对于具体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程,需要根据腐蚀环境、成本及现场工人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选取合适的防护方法。实际运用时,需在结合以往经验的同时评价筛选最新的技术,尽量采用最新技术,同时需要多种技术联合使用,才能确保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非水相流体(NAPLs)的性质,综述了地下土壤含水层NAPLs污染治理的六种主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特点、治理效果及其研究进展,提出了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液膜分离技术中溶胀的分类、产生机理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针对液膜的配比和操作控制参数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对影响液膜溶胀的参数包括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油内比、乳水比及萃取过程中搅拌时间和速度等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了乳状液膜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煤焦油加氢过程中含氧化合物的转化对产物性质的影响,采用Ni-Mo/γ-Al_2O_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低温煤焦油馏分油(小于240℃)加氢脱氧(HDO)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和空速对加氢脱氧产物组成以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和低空速条件下,加氢产物的氧、硫和氮含量均达到车用汽油标准,烷基苯和环烷烃含量增加,加氢产物的H和C原子比提高,但加氢产物的辛烷值(RON)和密度较低,无法直接用作车用汽油。在温度为380℃,压力为5 MPa和空速为0.5 h~(-1)条件下进行的加氢反应,石脑油收率85%,同时生成3%的裂解气和12%的水。建立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煤焦油加氢脱氧反应规律,加氢产物中含氧化合物含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反应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
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坚持服务国家能源产业,拟建成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从专业特色发展思路、特色发展举措以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进一流专业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解质Na3PO4溶液诱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 OA)形成蠕虫状胶束体系。利用冷冻断裂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FF-TEM)和流变学方法,研究了Na3PO4在不同质量分数条件下诱导Na OA形成胶束体系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破胶行为以及重复利用等性能。通过对体系动态模量、剪切黏度、复合黏度等物理量的测量分析,发现该胶束体系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呈现蠕虫状网状结构和优良的黏弹性能。通过内相破胶剂研究了该体系的破胶行为,并结合流变特性测试,证实了该胶束体系具有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与目前已成熟应用的羟丙基瓜胶(HPG)压裂液冻胶及其破胶液微观FF-TEM对比分析显示,Na OA/Na3PO4黏弹性胶束体系具有清晰的网状结构,在温和条件下能够实现和HPG经强氧化破胶后相当的破胶效果。上述结果表明Na OA/Na3PO4黏弹性胶束体系能够作为可重复利用清洁压裂液体系,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制备微泡沫,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硅酸钠(Na2SiO3)并用盐酸调节pH以形成硅酸凝胶泡沫,从而改善微泡沫的稳定性。研究了pH和盐酸浓度对硅酸凝胶形成过程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照片观察以及排液行为和流变性测试,对硅酸凝胶泡沫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硅酸凝胶形成的pH范围为10.7~11.2;凝胶化的微气泡呈球形,且气泡界面包覆有凝胶层,可稳定保存48 h以上;硅酸凝胶泡沫表现出非牛顿型流体特征,并具有触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秦芳玲  曹丽娟  燕永利  李便琴 《油田化学》2007,24(3):269-271,282
以20号机油为唯一碳源,用无机培养基在30℃摇床培养7d,从中原油田采油污水和咸阳炼油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0株烃降解菌。在进一步摇床培养中,从10株菌中得到了对20号机油降解能力最强的3个菌株Ⅰ12、Ⅰ13及Ⅱ3,其除油率分别为37.2%、38.8%及47.5%,在重复3次的摇瓶培养中,除油率分别为34.5%、36,7%及23.4%。在培养时间筛选实验中,求得Ⅰ13菌株在30℃摇床培养3d时,除油率达到最大,培养液pH降至最小。将Ⅰ12、Ⅰ13及Ⅱ33株菌株用于某石化厂含油污水(含油量661.7mg/L,CODCr值1977.3mg/L)处理,30℃摇瓶培养3d,重复3次,求得除油率分别为45.4%、44,1%及36.7%,CODCr去除率分别为18.4%、55.7%及32.0%。图1表3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