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加热炉生焦反应给热、生焦反应给热比的计算 ,提出通过调整加热炉注汽量和炉出口温度 ,既可以确保加热炉不严重结焦 ,又可以提高焦化装置液收 ,降低焦炭产率 ,对生产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乙醇火焰燃烧制备螺旋碳纳米纤维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火焰燃烧, 借助于基板材料上涂敷锡盐作为催化剂前驱体, 制备了螺旋结构碳纳米纤维;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RD和拉曼光谱等分析了螺旋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 螺旋碳纳米纤维螺旋直径约为100nm, 纤维直径约为50nm, 螺距约80nm. 螺旋碳纤维的石墨层方向基本垂直于轴向, 近似鱼骨型结构, 相邻碳层间距为0.34nm. 借助于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螺旋碳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认为碳原子沿催化剂SnO2各晶面析出速度不同是形成螺旋碳纳米纤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于间歇蒸馏合成及其过程设计而言,一种快速而准确地模拟间歇蒸馏操作的模型是非常有用的。本文作者使用连续蒸馏设计中的芬斯克-恩德伍德-吉立兰方程,开发了一种简捷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水热合成氧化铁纳米结构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硝酸铁与油酸钠反应所得的化合物在高温水热条件下分解制备多种氧化铁纳米结构.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热处理工艺对于产物结构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产生各种纳米结构的机理.在高温较短反应时间下,可以制得直径为15nm,长度为3μm的纳米线结构,延长反应时间至25h,得到边长为15nm的氧化铁四方颗粒.将含有羟基氧化铁相的氧化铁纳米线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得到了直径为15nm,长度为1μm的氧化铁纳米线和直径为1~3μm的氧化铁微米球.  相似文献   
5.
郭晓艳  王兰娟  段红玲 《广州化工》2012,40(15):235-236,245
进入21世纪,化工原理这门化学工程专业最基本的理论基础课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地改革课程内容,结合科技前沿增加新内容,采用"四重一轻"的教学方法删减一些陈旧内容,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勤于科学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6.
堇青石载镍催化剂对燃烧合成碳纳米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硝酸镍溶液, 利用浸渍法在堇青石表面均匀负载镍催化剂颗粒, 在甲烷扩散火焰中活化并催化生成碳纳米 管. 实验结果表明, 生成的多壁碳纳米管直径为30~50nm, 长度约为十几微米, 空腔比较小, 管壁石墨结晶结构良好.提高浸渍液浓度, 催化剂颗粒尺寸明显变大, 但对碳纳米管的形态影响比较小. 延长浸渍时间, 可使催化剂颗粒密度提高, 碳纳米管出现成束生长现象. 结合碳管成核生长过程和火焰燃烧的特点, 探讨了催化剂对于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场焦化加热炉的标定和计算机模拟,对石家庄炼油厂焦化加热炉的操作上限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制约焦化炉提高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为炉客结焦速率,提出了提高低温段炉管管外热强度和低温余热利用率,尽可能降低辐射室热负荷等消除焦化炉瓶颈制约的技术措施,可节省投资约2400万元,预计经济效益每年可达3600万元。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的残炭与沥青质比值预测油样结焦倾向耗时较长,本文基于弹丸焦的形成机理,从现场采集装置产生的普通焦典型油样及产生弹丸焦油样,在特定反应设备上,考察了两类油样在特定生焦反应条件下的产品分布及微残炭值的差别,建立了弹丸焦油样及普通焦油样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及待定油样特定反应参数判断油样的结焦倾向,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结焦的定温实验残渣油收率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行开发的包含罗伯 伊万斯、别洛康半经验半理论传热模型及MonteCarlo方法的复杂工艺校核软件 ,考察了不同管外传热模型对管内停留时间、炉出口热转化率和边界底层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影响 ,提出了对设计工况下关键工艺参数的极限变化区间进行判断的设计思路 ,得出了不同传热模型计算误差不影响对焦化炉操作与设计工况判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利用化工设计软件同传统的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强化计算机应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了同学们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课程的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