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和公司经营战略,研究了高新技术公司营销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光谷高科技公司营销战略的实证分析,阐明了高科技公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只有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和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航天相机在高低温环境中的电子学性能及可靠性,针对某型号航天相机地面热实验测试需求,设计开发出了一种热实验测试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及控温策略;系统使用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热控策略,能实时完成最高80个测试点(160个温度传感器及80路加热器)的控温任务,可以在-30~+50℃内对航天相机进行全方位的温度监控,最高控温精度达到0.5℃;经过实际测试验证,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满足航天相机地面热实验的测试需求,工程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方法有消弧补偿法和触点消弧法,消弧线圈补偿法适用于临时性接地故障;而触点消弧法则适用于处理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文章针对6~35 k V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问题,MXJD单相接地故障管理系统整合了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点,很好的解决了故障选线的准确率问题,并提供灵活、快速、有效的故障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铁路轴承外圈仿形辗扩中出现端面毛刺折叠现象,导致废品率高,存在质量隐患的问题,对原辗扩模具进行分析。原模具刚度不足,辗扩时模具不稳定且辗压辊受力偏斜,外圈两端金属流动不均;优化设计新的辗扩模具,将辗压辊改为非对称结构,增大局部尺寸以改善应力集中,改进辗压轮结构。优化后的模具应用效果良好,废品数量减少7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杜文学  王战 《电气应用》2006,25(8):6-7,4
引言由于城市电网受到出线走廊和供电负荷的限制,高压配电网正逐步走向电缆化和地下化,尤其是单芯高压电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形式和截面选取问题上,并未得到设计和运行人员的重视,而恰恰正是这一疏忽会造成严重的运行事故。众所周知,电缆金属屏蔽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会流过电容电流,短路时又作为短路电流的通路,同时也起屏蔽电场的作用。若金属屏蔽层截面积选择得偏小,当较大的电容电流或短路电流流过金属屏蔽层时,会造成金属屏蔽层严重发热,从而导致烧毁整个电缆的严重故障,我局就曾出现过35kV XC线接地后电缆…  相似文献   
6.
<正>接触器广泛用于电力传动系统中,可频繁地接通和分断带有负载的主电路或大容量的控制电路;在设备控制系统中,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实现电动机的可逆运行及远程控制;也可用于控制其他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通信机房和数据中心中光配线架光纤跳线布线不规范、光缆冗余过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光纤配线路由智能排查系统。首先,采用高性能、低成本的微型控制器STM32芯片控制光收发系统,通过电-光-电信号的数据收发实现光纤配线路由排查;然后,设计基于通用运算放大器LM358、中继技术进行定量放大和中继处理;最后,采用Opti System软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范围最大达到9.24 d B,能实现光纤传输距离为46 km的排查功能;同时,系统中再生信号的质量得到了提高,能有效延长系统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8.
9.
贾元华  吴贵福  王战陆 《内燃机》2005,(6):54-55,62
在一台直喷柴油机上研究了不同碳酸二甲酯(DMC)添加比例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DMC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排气烟度大幅度降低,NOx无明显上升;CO排放也随着DMC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