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6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针对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信存在的问题,结合用户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通信软件。程序设计引入请求数据端的多线程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端的压缩加密处理技术,在确保功能完备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程序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严格按照设计原则对程序进行研发,最终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折线自相交是空间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AutoCAD在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和相关行业广泛应用的现状,在分析其Offset方法实现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快速判断折线自相交的算法,解决了常规算法在判断AutoCAD中折线自相交时的复杂、低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起直流接地导致阀门误关闭的事件,并根据集中数据处理系统(KIT)所记录的相关信息,分析出阀门误关的原因为,阀门控制继电器直流电源侧控制电缆绝缘损坏,造成的直流负极回路接地与正极回路接地共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高校高职生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存在着理念偏差与实践误区,即,教学的轻视化、教师的边缘化、目标的功利化与体系的紊乱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端口通信与GNSS导航电文解析封装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多端口导航电文的数据传输与参数保密模块;此模块通过对电文数据中坐标信息的改进,达到参数保密的目的;经验证,使用此模块得到的RTK观测值与国家级控制点已知坐标和使用此模块前采集的RTK观测值比较分析,得出测试网外符合中误差分别为0.009 m和0.013 m,满足测绘外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井下跟踪测试、现场采集煤样进行实验室实验的方式,确定了阳煤五矿15煤使用K_1指标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敏感性及其临界值。现场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测定的K_1值均集中在0. 2~0. 3 mL/(g·min~(1/2))范围内,且测试过程中现场未发现瓦斯动力现象。通过现场采集煤样,在实验室测定了3种不同煤样的K_1-P关系曲线,发现软分层煤样所对应的临界值为0. 51 mL/(g·min~(1/2)),较硬煤要明显偏小。综合K_1指标的现场考察和K_1-P关系的计算结果,得到其临界值略大于防突规定推荐的临界值0. 5 mL/(g·min~(1/2)),安全起见,最终确定0. 5 mL/(g·min~(1/2))作为阳煤五矿15煤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特细号高密直贡缎织物的开发和生产要点.介绍了原纱质量指标,采取V形筒子架整经,稳定车速在300 m/min,优选浆纱浆料配方,优化织造工艺等措施,最终实现织机效率达9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85%以上,取得了特细号高密直贡缎织物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瓦斯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与火共生致灾的难题,以某某煤矿1510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来解决瓦斯抽采和自然发火综合治理之间的矛盾,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COMSOL模拟得到瓦斯抽采量及抽采口位置的变化对自燃三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跟瓦斯抽采量成正比;当15108工作面推进速度由3m/d提高到3.2m/d时,瓦斯极限抽采量提高了4倍,升高到120m~3/h;抽采口的最佳位置设置在距工作面切顶线10~20m。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郑州市连续运行参考站两年(2012.01~2013.12)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到重复性随基线长度增加而增大;参考站网在ITRF05框架下相对于IGS跟踪站水平方向整体向东南移动,平均位移量3.1 cm;垂直方向部分下沉,下沉量最大3 cm;郑州市域地壳运动方向与华北板块一致。  相似文献   
10.
动态图像法、激光散射法及筛分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如今,颗粒样品的粒度分布测定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动态图像法作为21世纪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粒度分布测定方法正在逐步扩大其影响力筛分法作为一种经典的粒度分布测定方法,如今仍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激光散射法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保持着长久不衰的繁荣与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三种不同粒度分布测定方法的原理,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各自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