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3年以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地震勘探方法,在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圈闭解释与识别、储存研究与预测评价、AVO分析、亮点技术等领域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能解决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所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本次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采用宽方位角小面元尺寸高覆盖次数的采集方法施工,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总结,认为该项目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延长油田今后走向精确勘探、面向目的勘探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陆相页岩气是我国页岩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针对陆相页岩气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展了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结果表明:1)陆相页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Ⅲ型干酪根,生气能力强,低成熟条件下仍然能够大量生气,具有“源储保”三元富集特征;2)通过核磁测井、等温吸附-声波联测和岩石力学实验等方法,建立了陆相页岩储集性、含气性及可压性等“三品质”测井综合评价技术,气层判识率达到94%;3)研发了页岩气水平井全井筒防塌、防漏钻井技术,以及适合于陆相页岩的水基钻井液技术、一次上返固井技术等,形成了页岩气高效低成本钻完井技术,钻井成本降低24.3%;4)针对陆相页岩塑性强、水力压裂效果差的问题,创建了CO2混合压裂技术,云页平5井试气产量达到6×104 m3/d; 5)构建了陆相页岩气表观渗透率计算方法和产能预测模型,符合率达到85%以上。关键技术应用后,共部署实施页岩气水平井5口,平均单井产量是原来的3倍,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筛选了与CO2配伍的新型GRF清洁压裂液,采用大型泡沫循环回路,测试了GRF-CO2清洁泡沫压裂液的动态流变特性、携砂性能,同时评价了泡沫压裂液体系的静态破胶性能、助排性能和岩心伤害特性。结果表明,GRF-CO2清洁泡沫压裂液体系易破胶,破胶后无残渣,表/界面张力低,对岩心基质渗透率伤害低,当CO2泡沫质量达到55%~75%时,清洁泡沫压裂液体系流变性能好、动态携砂能力强,能够满足现场泡沫压裂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南海崖城13-1气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还不清楚,气田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动态、静态地质储量差异较大.因此,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崖城13-1气田的主力生产层位进行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开展综合研究尤为重要.崖城13-1气田勘探目的层段为古近系渐新统陵三段,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亚相主要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储集砂体主要为中-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其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大于10%.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堵剂的强度,降低成本,以改性树脂为主剂,加入与封堵层孔喉半径配伍的粒度合适的固体填充材料及其他添加剂,成功研制了YH96-5高强度树脂封堵剂。该堵剂强度高、成本低,适合现场大剂理封堵应用。文中对该堵剂的合成机理,主要性能和适用条件进行了阐述。该堵剂目前已在中原油田18口井推广应用,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85%以上,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率高含水地层储藏油气评价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建立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四性关系以计算储层参数及含油饱和度,进而建立低渗透率高含水储层油、气、水层判别方法。给出该方法在下寺湾油田成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渗流特征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气井生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致密气藏的气井存在井底或井口压力、产量随开采生产时间延长而快速下降的特征,掌握其随开采生产时间变化的规律,可在开发早期准确预测气井稳产年限和递减规律,测算经济可采储量,指导气井工作制度的合理调整和气田合理开发。以渗流理论为指导,以气井长期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大量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以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的压力恢复试井成果为检验手段,借鉴不稳定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了此类气井压力、产量与开采生产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并在气井生产历史拟合、生产动态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研究,认为具有人工裂缝的气井压力响应特征多符合地层线性渗流模型,且地层线性流动期持续时间较长,这对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难动用低渗储层的有效手段,而对于长6 低渗浅油层实施压裂技术一般会形成水平缝(低角度),影响实际施工效果。为了指导长6 浅油层水平井的压裂设计和现场施工,把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和渗流系数作为主要参数,将七平1 井的水平段储层划分出5 个流动单元,进行了Ⅰ类、Ⅱ类、Ⅲ类流动单元的评价;并且根据流动单元的划分结果,完成了七平1 井压裂水平裂缝条数、裂缝位置、裂缝半长的参数设计,经过现场压裂效果分析,该设计符合延长长6 浅油层的储层特征及开发要求,单井产能大幅增加,使水平井开发在延长长6 浅油层具有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9.
非常规油气是我国重要的接替资源,由于油气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大规模水力压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储层改造技术,但存在耗水量大、储层伤害大、环境污染等问题。CO2压裂技术充分利用CO2自身扩散能力强、储层配伍性好、可增加地层能量等特点,具有节水、保护环境、埋存CO2以及增产等优势。室内实验及现场实践证明,CO2压裂技术可有效降低储层伤害、改善储层物性,降低岩石起裂压力,促进形成复杂缝网,同时可以高效置换吸附气、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单井产量,CO2压裂技术相对于水力压裂,压后返排率可提高25%以上,平均单井产量可提高1.9倍以上。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研发配套设备及制定相关标准,探索区块整体开发模式,CO2压裂技术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绿色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致密气井的生产过程中,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储层流体分布和气水相渗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具有时变效应,而传统的产能评价往往忽略了这种效应。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变效应和储层气水相渗时变效应的渗流数学模型,评价了时变效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时变效应增加了流体流动阻力,缩短了气井的稳产期;气井生产过程中,除了流体和岩石本身的膨胀能外,气水相渗的时变效应能够减小束缚水饱和度,使得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增大了水相渗透率,减小了气相渗透率,加快气井见水并增大气井产水量,促使气井递减提早出现。延安气田的实际气井生产表明,不考虑时变效应预测的稳产期偏长,预测的产水量远低于实际气井的产水量,时变效应对气井生产的影响不可忽略,结合延安气田开发实际还需进一步研究在立体井网开发模式下考虑时变效应的气井产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