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TT/PP/PP-g-MAH共混材料的形态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在PTT连续相中分散均匀,粒子尺寸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细化,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有较好的黏结作用,PP-g-MAH改善了PP与PTT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假塑性随PP-g-MAH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熔体表观黏度从1.31 Pa·s降低到1.19 Pa·s,黏流活化能从64.5 kJ/mol降低到36.7 kJ/mol。共混物中PTT和PP可分别结晶,但结晶行为相互影响,PP-g-MAH促进了PTT在高温结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着PP-g-MAH含量的增加从14.2 kJ/m~2提高到33.5 kJ/m~2,拉伸强度在PP-g-MAH含量为5%~10%(质量分数,下同)时最大。共混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P-g-MAH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制备了超支化聚甲基-6-氧-甲基丙烯酰基-α-D-葡萄糖苷(HBMG)。探讨了单体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链转移试剂(CTA)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分子量、支化度、马克指数(α)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增加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聚糖的支化度;增加CTA的用量能够控制聚合反应避免凝胶,也有利于提高聚糖的支化度;反应温度处于CTA可逆平衡温度时聚糖的支化度最高,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聚糖的支化度。  相似文献   
3.
马波  白利斌  张青 《聚氯乙烯》2009,37(9):13-17
利用合成的多单体接枝物[PP-g-(DMC-co-St)]增容PP/PVC共混体系,研究了其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亚微观相结构。结果表明:①在试验条件下,共混物熔体具有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熔体的表观黏流活化能和非牛顿指数最大;②PP-g-(DMC-co-St)对PP/PVC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增容后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试样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与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玻璃纤维(GF)/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材料断面较整齐,纤维与基体界面粘接牢固而拔出较少,表现出较强的整体承载负荷能力。部分暴露的GF表面仍附着大量树脂,说明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粘接性能很好,GF的界面处理效果较好。复合材料熔体在剪切作用下为假塑性流体,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下降。在相同剪切速率下,GF含量增加,非牛顿指数n增大,熔体黏度逐渐变小,且都低于纯PTT熔体黏度。粘流活化能随GF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几种含芴单元的共轭聚合物。以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3-Ar-N3和C≡C-Ar-C≡C类单体,分别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四氢呋喃(THF)为反应溶剂,通过Cu+催化得到聚合物。芴单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发光效率。"Click"反应合成的含芴单元共轭聚合物在溶液中发射蓝光,在薄膜中也有一定的荧光发射。文中以不同浓度的聚合物和聚苯乙烯(PS)共混甩膜,研究聚集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新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线性聚合物在300℃以内没有明显的相转变,保持一种稳定的无定型态,对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水溶液体系中,以超高价态过渡金属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碱性酚醛树脂(PF)的羟甲基为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引发丙烯酸甲酯(MA)与酚醛树脂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对反应的各种因素(温度、时间、引发剂、单体浓度)对转化率、接枝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电子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黏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熔体的非牛顿指数 n。结果表明,PTT/纳米CaCO3复合材料熔体为假塑性流体,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纳米CaCO3的加入量较少(1%)时,熔体黏度较纯PTT迅速下降;随着纳米CaCO3含量增加(2%-20%),熔体黏度随之上升,但都小于纯PTT的;直到含量为30%时,熔体黏度才超过纯PTT的。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复合材料的结晶和熔融性能发现,复合材料的熔体结晶温度Tpc和熔融温度Tm较纯PTT、都有所升高,说明纳米CaCO3的加入对PTT的结晶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苯甲酰氯对超支化聚(酰胺-酯)端羟基修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以超支化聚(酰胺-酯)为亲水核,苯环为疏水壳的两亲性超支化聚(酰胺-酯)。此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在0.125~0.5g/L的浓度范围内能够以单分子胶束形式将甲基橙(MO)从水相转移到二氯甲烷相,转移是个动态平衡过程,呈现前快后慢的趋势,22h后转移量达到95%,转移后的甲基橙也可以被可逆释放到二氯甲烷相。此外,对甲基橙和甲基蓝(MB)的双染料转移,表明少量甲基蓝分子的存在可以使甲基橙的转移量大大增加,起到了协同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二过碘酸合铜(DPC)为氧化剂,可溶性淀粉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可溶性淀粉的羟基上引发丙烯酸钠和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聚合反应制备pH响应淀粉水凝胶,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凝胶效率的影响,考察了淀粉水凝胶对pH的响应性。得到了最佳溶胀比的反应条件:引发剂和交联剂的浓度分别为3.12×10-4mol/L,0.0324g/mL,pH值7.01,致孔剂0.08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为引发剂,于碱性介质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在聚丙烯酰胺(PAAM)上的自由基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MMA与PAAM质量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即Ni(Ⅳ)引发剂浓度3.107×10-4mol/L,MMA与PAAM质量比小于10,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接枝共聚物效率约80%,MMA转化率约50%,接枝百分比300%左右。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表明共聚物由PAAM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两部分组成;共聚物的抗吸潮性和热性能比纯PAAM提高,结晶度比纯PAAM略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