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3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95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木煤灰增湿活化脱硫的半工业性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立了烟气处理量为3000Nm^3/h的多功能烟气脱硫试验台,对神木煤灰增湿活化脱硫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水雾化液滴粒径、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的差值、烟气停留时间与液滴蒸发时间以及Ca/s摩尔比等因素对高钙煤灰增湿活化脱硫有重要的影响,且存在一个最佳的雾化液滴粒径。经工艺参数的优化,该系统具有50%左右的脱硫效率。该脱硫工艺因系统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极低,对燃用高钙低硫煤的锅炉烟气脱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全耦合的碳粒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在详细理论计算的配合下,通过精密设计的实验研究,用FTIR透射-发射实验测温方法成功捕捉了持续时间极短的“CO在颗粒表面被点燃而引起的颗粒高温”现象.连续膜模型的计算结果和FTIR测温实验结果表明,CO的空间反应与碳粒表面反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碳粒表面温度、总体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而CO能否在颗粒表面附近被点燃及其所引起的颗粒表面温度差可高达数百度.在实际煤粉火焰条件下,单膜模型和严格的连续膜模型的预报结果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对着火点及着火后某段区间内的颗粒温度的预报,是仅考虑表面氧化反应C+1/2 O2→CO的单膜模型所无法完成的,这说明单膜模型存在较大的应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内循环流化床颗粒流动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式的流化床,采用多风室非均匀布风实现床料颗粒的大尺度循环流动,从而增强了颗粒的横向混合。内循环流化床已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制能,其燃烧速度、燃尽率及污染物排放优于传统的链条炉或鼓泡床。但是,目前设计的内循环流化床普遍较小,还不能满足城市垃圾的处理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对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特别是颗粒的运动规律没有深入的认识。内循环流化床内的气一固流动属于稠密的两相流,通过试验手段,如PIV、PDA也很难获得床内单个颗粒的运动特征。因此,采用前言的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模型对二维内循环流化床内的颗粒流动进行直接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非均匀布风内循环流化床内确实存在颗粒的大尺度循环流动。图4表1参5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型300MW机组四角切向燃烧锅炉实施反吹系流技术改造,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数值结果表明:在原炉上实施一次风反吹技术能够改善内容气动力场,解决炉内各种火侧问题,并且能有效地减小水平烟道入口处的残余余旋转量。  相似文献   
5.
FTIR 发射/透射光谱对含颗粒气流的温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改进的FTIR和自制的微量给粉加热/燃烧实验装置上,对粘土颗粒气流和煤粉火焰进行了FTIR发射/透射测量。通过发射/透射光谱可以得到颗粒温度和气体温度,其相对误差小于5%,满足实验室和工业测温要求。当被测样品中存在碳黑和其它颗粒时,基于碳黑的吸收特性,给出了消除碳黑辐射影响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即将吸收光谱外推至0cm^-1,以0cm^-1处的数值为准对整个光谱进行校正,所得光谱就认为是去除碳黑影响后的吸收光谱.对于CO2气体温度,研究表明,可以用通过CO2峰值的黑体理论曲线来简单估计.研究还发现炭粒温度可以高出气体温度200—300K,一个可能的原因是CO在颗粒边界层点燃引起了颗粒温度突然升高并高于气体温度,对这种现象的理论解释和更多的实验验证尚需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天然气锅炉中碳黑生成、辐射换热和NOx排放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制作了一套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作为测量仪器的试验台,整个试验台由三大部分组成:加热器、燃烧器和燃烧室.试验台能够实现包括不同的预混度和不同的炉膛热环境在内的多种工况,通过调试,证实了不同的预混度对火焰形状和火焰温度有很大影响,今后的FTIR测量试验将进一步考察不同的预混度和不同的炉膛热环境对碳黑生成量、辐射换热量和NOx生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前言燃烧器的型式按照其出口气流的特点,可分为直流和旋流两大类。前者常以四角布置、气流在炉内形成切圆流动而相互引燃;后者则以气流本身造成的高温烟气回流来稳定燃烧。实践证明,这两类燃烧器对于不同煤种以及气体、液体燃料都是适用的。本文仅介绍目前在大、中型锅炉上常见的直流式煤粉燃烧器的气流特点及设计计算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活性碳纤维常温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PAN-ACF)与粘胶基活性碳纤维(Cellulose-ACF)进行脱除SO2实验研究,讨论ACF量、SO2浓度、O2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CF量及O2浓度的增加,PAN-ACF脱除SO2的能力增强,而且PAN-ACF具有强于Cellulose-ACF的脱硫能力.对PAN-ACF进行脱硫脱硝相互影响的实验,探索了NO与SO2竞争吸附、相互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高钙煤灰颗粒与液滴碰撞增湿脱硫过程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增湿活化反应器内高钙煤灰颗粒的增湿脱硫过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别跟踪颗粒群与液滴群,以相邻单元间26条颗粒流通道模型统计未增湿条件下的初始颗粒流量,以液滴群的空间单元捕捉效率为单元体内颗粒流量守恒方程的源项(汇)系数,来迭代各单元通道上的未增湿颗粒流量,耦合煤灰颗粒与液滴群的碰撞过程。并进一步考虑反应器内气、液、固多相湍流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三维场内高钙煤灰低温增湿脱硫总体模型,初步预测了高钙煤灰增湿脱硫过程,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特性。图10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