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某公司0.55Mt/a芳烃抽提装置为例,介绍了抽提蒸馏塔与其中段再沸器、塔底再沸器的平面布置及管道设计的特点。满足工艺要求并在工艺校核后,确定再沸器的安装高度。采用支耳处设置弹簧、取消螺栓孔以及增加聚四氟乙烯板等方法,来消除竖向和横向应力,为同类设备的管道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聚酰亚胺/SiO_2杂化膜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酰亚胺(HQDDA-0D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增强剂,在共溶DMF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厚度约为20μm,不同含量SiO2的PI/SiO2杂化膜,用Fr-IR、SEM及万能拉力实验机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中Si-OH和PI存在化学键;10%SiO2含量的杂化膜SiO2颗粒呈卵形镶嵌在PI基体中,取向与膜平行,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颗粒尺寸增大,30%SiO2含量的杂化膜中,无机相形成部分的连续结构,并出现团聚;10%SiO2含量的杂化膜强度和模量均为最大,随着SiO2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的膜的强度与模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3.
生物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可用作人工血管、起搏器、组织工程支架等,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综述了生物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凝血、血栓形成机理以及抗凝血系统等,重点介绍了高分子材料植入体内引起凝血及血栓形成的具体机制,阐述了设计微相分离结构、化合物接枝改性、引入生物活性分子、材料表面内皮化等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主要途径.最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展望了今后高分子材料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偶联剂对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相分离及热分解温度的影响,以聚酰亚胺(HQDPA-OD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添加剂,γ-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GOTMS)为偶联剂,在共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厚度约为30μm,不同SiO2质量分数的PI/SiO2杂化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G、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GOTMS以后,SiO2粒径减小,由1 000 nm减小到200—400 nm,相分离产生的空腔结构消失,质量分数10%SiO2的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升高了21℃;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随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酐(HQDPA)和二胺(ODA)合成了聚酰亚胺,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溶剂DMF中制备出SiO2不同含量的PI/SiO2杂化膜,偶联剂GOTMS用来加强聚酰亚胺与SiO2的相容性。采用SEM及万能拉力实验机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SiO2的杂化膜力学性能得到加强,20%,30%的膜力学性能下降;加入偶联剂有效地抑制了SiO2的团聚,20%,30%的杂化膜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